据文汇报报道,作为每年一度的传统项目,复旦汉语言文字大赛主要考查汉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的结构、多音字的读音、成语解释等,每个学院、系都组队参加。过去留学生队常常是倒数第一、二名,这次却跃居第一名。中国学生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优势大大减弱,而在需要表演的部分,又不如留学生放得开,最终输给了留学生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考虑到刚刚参加过高考的学生在汉语基础知识上比较扎实,许多学院都是以一年级学生为主组队参赛的。
复旦中文系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傅杰教授说:“正如古话说的,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不少中国学生并不领会母语的优美,对母语的研究少之又少,倒是留学生更愿意花时间研究中国文字背后的文化现象”, 相比之下,留学生对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更为关注,这也使他们对汉语言有一个比较宽的理解面。比如,他们会注意,“呱呱坠地”不能读作“guaguazhuidi”,“炙手可热”并不是东西太烫手。
徐晓,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在分析国人汉语不及外国人的原因时指出,目前国内盛行的功利教育是真正的祸根。现在汉语言文字不仅在大学生中不受重视,即使在中小学也都愈来愈不受重视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一切的教学都非常现实而功利化了。中学数理化的课时一加再加,可语文早已取消了早读。许多校园已多年未听见诵读声了。美读吟诵,千百年学语文从未离开过此,这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然而,许多学生包括中学生能在各种场所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却不能说一口漂亮的中文。这一切源于升学及就业的需要。
徐晓还引用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的话:“语言是种族的特征,是血肉关系中最亲密、最不易泯灭的部分。”法国为确保自己语言的纯洁性,已经把保卫法语的条款写入了宪法。以色列人为捍卫自己的母语希伯莱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这些国家相比,我不得不再一次为功利教育下的汉语的式微而感到悲哀。”
为此徐晓呼吁,摈弃功利性的应试教育,把汉语言文字的教学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继承民族传统的大事来抓。这样才上对得起我们的祖先,下对得起我们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