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留英女孩眼中的中西方教育

发表:2005-04-16 19:3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曾经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姜岫云,高二时转入英国罗婷女子中学就读A-Level(相当于中国的高中或大学预科),不久前收到了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这位已经留学两年了19岁女孩眼中的中西方教育又是怎样的呢?她说,在英国可对老师说“不”,没有人会认为老师讲的一定就是正确的,在中国提问会让人觉得“傻”。

据报道,有着“中西合璧”教育背景的姜岫云,谈到中西中学教育的差别时说:“比较我在中英两国中学的学习经历,我感触最深的是到了国外后我不再认为老师讲的东西一定是对的,我会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甚至对老师说‘不’”。

她说,向老师说“不”在英国的中学里十分常见,一方面是那里的老师从来不会批评哪位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学生永远不用担心由于问题很“愚蠢”而受到老师的责备或是同学的取笑。另一方面,老师会不断问“你们懂了吗?”直到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学生们都很主动地发言,谈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甚至推翻老师的观点。

“但是在中国,我就很少主动提问,因为环境如此,提问会让人觉得挺‘傻’的。”姜岫云如是说。

世界男中联盟副主席埃布尔阐述了英国教育模式背后的理念是这样的“在过去40年中,我们发展了一种叫做‘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双向讨论,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然后老师继续挑战。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而不是过多的注重理论,实现更有效的教学。”

姜岫云说,在英国的课堂上,老师通常采取的教学手段是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老师的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跟国内教育有很大差异的是,在英国,如果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负担太重,可以向自己的导师(相当于中国的班主任)和学校提出意见,经过考察,如果确实难以完成,老师需要给学生减免作业的负担。而在中国的学校里,按时按量完成各个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学生的“本职任务”,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谈到中西方教学方式的差异,姜岫云说,中国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理科的内容学的很深很难,主要训练思维严谨,学会寻找必要的条件来得出必然的结论,这种能力令中国学生在国外的学习中具备很大的优势。她说,“国内扎实的数学基础,令我在国外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过于“专业”的教学令中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了一种窄而深的状态。中国的教学像钻井,洞很小,钻得深。英国的教学像铺沙子,面很宽,一层一层铺。姜岫云说,就拿数学来讲吧,英国中学的数学课程就有微积分,但只是作为入门学科,不会研究得很深,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真正的研究需要到大学里分专业深造。

另外,西方教育也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课余活动并提供条件。英国中学所倡导的“大学习”概念,就是说一个学生的学习包括各种范围,不局限于文理课程中,交流、组织、艺术、体育等等都包含在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姜岫云说,中国的中学不可能都具备资金、设备为学生提供课余活动,但是仍可以组织一些有条件实施的项目,在可能的范围内丰富学生们的学习,达到“大学习”的效果。而不是仅仅让学生们主要坐在教室里学习,劳逸结合效率才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