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别把蚕丝当铁丝---我看马英九访港被拒

发表:2005-01-12 07:4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邀请马英九市长来港大演讲,我是“当事人”,“当事人”不能兼评论者,因此我自己取消了自己“凶悍”评论的权利,这篇文章仅只是一个“当事人”的感触。

  我在港大设计了一个论坛,取名“思索香港”,英文是“Rethinking Hong Kong”;为什么香港需要“思索”,需要“重新思索”?因为在经过了一百五十年的英国殖民之后,香港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文化定位。因为在一九九七年回归之后,香港需要重新理解自己的感情认同。因为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大趋势里,香港需要寻找自己地位的独特之处,加以发挥。因为在全球化的冲击中,城市的主体性被突出而国家的界线变得模糊,香港需要思索如何运用自己的城市优势。  

  在这样的思维下,“思索香港”论坛的第一讲是龙应台的演讲:“香港,你往哪里去?”以“旁观者清”的角度坦诚地、全面地,当然也是偏颇地,提出我对香港文化与政府的批评。第二场则邀请了广州、台北和香港两岸三地的作家和副刊主编面对面讨论“华文报纸的文化承担”,就三个华人城市不同的历史发展和经济、文化条件,交错视野,放眼看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前景。   

  马英九的演讲,是“思索香港”的第三场。“从台北看华人城市的兴起”是他自己订的题目,意图从台北的文化发展轨迹来眺望香港、新加坡、北京、上海、吉隆坡等等城市的交流和结盟可能。他准备谈在都市发展的同时如何求得古迹的保存,准备谈市政建设如何不忽略人文的关怀,准备谈文化在政治和官僚行政里应该占有什么地位。港大同仁甚至将香港西九龙的剪报数据传真给他,以便他更深刻地了解香港本身正在关注的问题,他的演讲或许可以为香港带来最实际、最切身的参考价值。 
  
  平常发出的邀请信函,忙碌的香港人会迟迟回复;马英九的演讲邀请函一发出,回函抢着进来。人们生怕一迟就得不到位子。口耳相传,没收到邀请函的人纷纷来电话索位。空气里有一种期待。
   
  所有,所有的努力都无法挽回港府的决定。作为“思索香港”论坛的主其事者,我是不是也要像别的当事人一样,说一句外交辞令“深表遗憾”呢?

  不只遗憾。我觉得心痛。马英九来不来香港其实不是那么重要,但是从这件事情的决策过程,可以看得出香港政府的承担和格局在哪里,可以看得出北京处理两岸政策的文化水准和文明程度在哪里。
  
  如果“拒发签证”的决定是北京做的,它就很粗糙地暴露了港人治港是一个虚假的幌子,暴露了“一国两制”其实只有“一国”没有“两制”。如果媒体的揣测是(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