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妈经常到银行咨询工作人员,也会问邻居以及一切她认为有见识的人:“是不是要把存在银行的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可是大家的回答总是不一致。刘大妈下不了决心,也不安心。
升值预期之源
人民币升值的话题不仅仅煎熬着像刘大妈一样手里有外币的中国人,还使中国政府经受了不小的压力。
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是什么?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研究员苏志欣认为,从市场方面看,汇率实际上是不同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因此对于目前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可以从价格自身的变动和决定价格的供求关系这两方面来看。
从价格角度来说,美元的变动是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最直接原因。从2002年开始,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就持续贬值。这是预期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并升值的一个重要依据。从供求格局来看,近些年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并且带动其它资本的流入,加上中国经济前景被长期看好,所以这种外资流入的趋势还可望继续。持续顺差就意味着内地市场上的外币供过于求了,有贬值的趋势。这是人民币升值压力更深层的来源。
从这两个角度看,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确实有它的市场基础,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政府多次表态人民币不升值,但国际炒家仍然继续赌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中国经济目前仍是一个转轨经济,它在体制、政策和市场方面都有很多特殊之处。在外汇供求关系上,这些特殊因素,或者说人为的因素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外汇管理方面的银行结汇制度和头寸上限管理,以及对企业、个人用汇的限制,反映出外汇供应管理和需求管理的不对称,实际上起到了强制扩大供应和人为压制需求的效果。这种不对称同样体现在投资政策上,多年来中国实行的是积极引进和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再加上吸引外资的数量曾经在一些地方被看作政绩甚至考核指标。这对外资的鼓励就更可能超出本已经优惠的政策范围。而同时,对外投资过去则一直受到严格的控制,近年来虽然开始放开,但是政策的配套、企业的跟进,毕竟都需要时间。资本流向上的这种“宽进严出”,必然加剧外汇供求的失衡。
这样看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虽然来自市场,但这种市场基础被人为因素放大了。那么也就可以推论,体制、政策等人为因素一旦有变,现有的外汇供求关系必然发生变化。
热钱之谜
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吸引了国际游资的“豪赌”。《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大多数专家都承认,中国境内有热钱在赌人民币升值。我们也可以从一些反应判断出热钱的确流入了中国。
10月28日,央行宣布加息0.27个百分点。五天后,国家外汇管理局突然发文警告违规结汇者,称将“严厉打击投机性的资本流入”。10月12日,外管局还曾发文澄清人民币升值传言,并警告豪赌人民币升值是不明智的行为。
相关部门公告显示,我国的国际收支已出现反常现象:在贸易顺差下降甚至出现逆差的情况下,外汇资金却依然保持较强的净流入态势。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香港: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告称,10月底,香港银行体系的外汇结余比正常情况增加了16倍。自2004年10月8日至11月8日,香港金管局共耗资 108.91亿港元购入美元。
不过到底有多少热钱进入内地和盘踞在香港,一直是个说不清的谜。百亿、千亿甚至到万亿的说法都有。
“热钱的数量是无法统计的。”几乎所有的专家接受采访时都如此认为。有位专家甚至坦言,自己“在接受采访时的预测也仅仅是顺嘴一说,并没有什么实际依据”。
压力之辩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国内的热钱没有传说中那么多。“热钱的特性是靠快进快出获利,具有高速流动性,但是赌人民币升值有很高的政策风险。尤其中国现在还没开放,很多钱容易进来,但出不去。至于一直说的热钱投资房地产,这不一定是热钱。房地产的资金流动没有那么快,不符合热钱的特性”。
“不可能有像传言的千万亿美元乃至更多的热钱投机中国,投机中国的政策性风险太大。加之现在美元加息,一些钱可能会流回美国。热钱给中国政府的压力应该没有传说中的大。”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运成也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分析。
西北政法学院金融证券法研究室主任强力却持相反观点:“政府既然能够说热钱‘豪赌’人民币升值,就说明热钱的数量还是比较大,其影响应该足以引起政府重视。”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也认为热钱给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比较大。
强力认为,化解这种压力有两个办法:中国顶住压力不升值,让热钱主动离开是上策;还有就是加强外资外债管理,迫使它退出。
“热钱只要无利可图,自然会走。”苑德军说,“热钱都是有成本的,比如从美元到人民币的转换成本、借贷成本等等。我们只要升值的幅度比热钱的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