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澄清一个概念,文凭。文凭这个东西她只能证明某某人在某某地花了若干的时间学习了某项技能。证书也是这样写的。文凭只是一个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这样一个竞争的环境中,那么就必须有一个尺作为社会的标准。
比方说,某人的身高只有一米五零,但因为他在数字和度量衡领域当中的杰出贡献和作为,那么尺就改了,量他的时候就是一米八。
荒唐吧。高等教育的世道就是这样荒唐。
一个持有经济学、管理学等高学历的人他可能是个穷光蛋。文凭上只是说他接受了这样的教育,并没有说他就有这个能力,是骡子是马还得拉到社会上去溜。
文凭的概念澄清了。那么再澄清奖杯这个东西。尤其是在体育运动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的物件奖杯,他只的是某人或者天生的或者后天刻苦锻炼出来的能跑能跳能游,能摔打。在一次公正的竞技中获得胜利,为了表彰和纪念他的胜利,发他一个奖杯。
那么,发文凭就不对了。
比如说扬利伟因为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奖励给他一个军衔,是合理的。但要是奖励给他北航的硕士文凭。就荒唐了。
我们还是应该心平气和地去面对我们生活中荣辱,国家和个人都是一个道理,叫做荣辱不惊,做事情要有原则,尤其是教育部门。不要那么就容易失态。给那些有特殊能力和贡献的人予以奖励、表彰都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可以奖励一些荣誉什么的,但文凭可不是荣誉。他只是一个证明。和劳改释放证明是一样的,只是证明你劳改期满了,没有犯罪、试图越狱逃跑,所以让你回到社会,至于你改没改好,那得看以后的了。文凭也是这样,只是证明你学习了,别的用处没有。
至于博士、硕士,依然是这样的道理。他是一个尺,这个尺是规则,不可以当成奖杯随便赠予。
上海小伙子刘先生能跑能跳的,令国人起敬。但他只是个运动员,而已。他是不是博士和硕士没有什么意义。假如,学校有那本领,先让他读了博士又整了个硕士,然后因为有了和硕士文凭的原因,就能让自己跑的更快,跳的更灵。那就啥也不说了,你对,全你对。
其实,当然不是。有博士文凭和硕士文凭和跑的快一点关系都没有。
从本质上讲,文凭作为社会上的一个尺,确实是残酷的,但又是无奈的选择,否则人们会花更大的代价进行人才和能力的选拔。这个办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认了吧。
只是,这个尺是最后的底限,是体现社会公正的准则,这个东西要是被玩了。那么公众就会找不到北了。就会方向全失,心智闭塞。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遇人遇事情要是多了。大家都有一个经验,一个人如果拿出一张名片,密密麻麻地印了好多自己的头衔,博士啊,硕士啊什么的。这个人基本上就是很无趣了,至少是不够高明和没有远见。社会上有做假文凭的,还有冒充的,比如说冒充牛津大学的哲学博士。还有冒充什么文凭的都有,其实是否获得社会的尊重,从你做的事情就可以看到很清楚了。完全没有必要。
如果一个人文凭太多,这个人的能力就要受到怀疑了,想一想,一个人从小读书读到大,读完中国的读外国的了博士读硕士再往上读。读到头来。把美好青春和宝贵时光全部读掉了,这个人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大用处了。
换个更贴切的比喻吧。一个人学游泳,一个人掌握了所有的关于游泳的理论知识,水分子力学、肌肉学,水下速度学、人体骨骼学、水阻力学还有如何在水下进行括约肌肉控制膀胱的收缩理论。
他有这样多的头衔。你把他放到水里。然后你很可能得到的是一具溺毙的尸体。如果一个人会游泳,赢得了一个奖杯。你绝对没有任何意义奖励给他一个游泳的学历。
这个道理。简单。其实对学校对个人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但对社会就意义重大了。社会的标准在高等教育的行为和准则,这个准则越来越无知,公众也就越来越无知。公众的下一代也就越来越无知,这个民族和国家也就越来越不象话了。
最恶心的是很多行业里比如说一个电视新闻人或者一个经营管理者在自己的领域当中已经获得很大的成绩和很高的境界。为了一个标准,再去花钱花时间恶补一张文凭。以此来顺应这个无知的认识。
这就是成语里说的“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