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皆知,印度彼大国比中国此大国还落后,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中人口众多的农业穷国。中国20年前借改革开放之光,经济迅速起飞,诸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而印度这些年以来,与中国相比,似乎起色不大,贫穷落后的帽子至少在中国人印象里还不能摘掉。特别是西方频频对中国传递的“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威胁论”一类褒贬混杂的信息,无形中甚至让中国人免不了飘浮某种感觉良好的自大症。
中国在20余年顺飞而有点得意的情形下,万不能忽视了旁边印度借助高科技人才优势的迅速起飞。中国一直期望摸索出跨越式前进的方式,至今追求不已,印度现时在全球经济社会重新架构的过程中,已然摆出一副起步飞千里的高姿态。
印度在新经济浪潮下,有着不少胜于中国的优势;印度中层以上人士的英语能力远远超过中国,印度大学教育的入学比例强过中国许多,印度科技人员的数量在苏联解体后位列世界第二,印度的数字天才比之中国更大面积的层出不穷,印度已出现了全球第三富的“印度盖茨”,在美国硅谷问世的2000家新公司中有800多家是印度人创办的,在美的已发达的印度高科技商人日益影响美国的对印政策,印度南部的软件开发中心每天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提供份额颇大的各方面服务……
有报道说,盖茨亦曾就中印之间存在的IT业界(信息产业)极不平衡的状况寄语李泽楷(注:李泽楷李嘉诚之子,在香港开设TOM-COM网站,搞互联网应用),“印度有30万人从事电脑软件出口,但中国少于1万人。香港可以充当桥梁的角色。”中国已决意急起直追高科技和新经济,政府对中关村投入了极大的许诺和期望,其振飞的翅膀届时能张多大、能飞多高达不得而知。不过,可想和可知的应该是,同属亚洲的相邻的中国与印度两个大国,在新世纪的新经济下,到时候难免不会出现一比、一逐、一拼的局面。
多些危机意识,绝对应该。但是眼下,我在中国的媒体上尚完全看不出这一点。中国媒体历来对印度不甚感兴趣,现时即使偶尔有报道印度方面的内容,也仅是篇幅不大的介绍一下印度的盖茨和个别以知识为资本的“知本家”而已。更可叹的是,中国一份大报,在3月27日的一篇评述中,还以“印度奶牛现象”作比,大谈人才的流失。殊不知,印度从各个理工学院和工艺技术学院赴美的众多毕业生,已在源源不断地回国创业发财且兴国富民。由此足见,中国一些人对印度的认识,落后到了何种的程度。
今年1月,素以危机感极强著称的日本,推出了一份探讨日本新世纪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报告--《日本21世纪的新目标》,报告指出:日本面对严峻形势,需进行一场可以与明治维新和战败后美军占领下的民主改革相比的变革,其最引起注意和争议的政策建议是,应规定英语为第二官方语言,否则日本人不可能很好地掌握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另外还要给国外人才在日本立足的机会。
在新经济面前慢了半拍但整体素质仍比中国先进很多的日本亦在深刻自省,特别强调学英语的重要性,而英语水平同样普遍相当差的中国,又该怎样在与印度的竞争中,提升远不如印度的整体英语水平这一有如瓶颈制约的问题,更是值得深入自省的。
在新经济的波涛中,美国已是遥遥领先,而亚洲国家于信息技术领域的冲浪中,中国与印度这两个大国,今后到底谁会领先,相信很快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面对于此,中国不妨多些紧迫感和危机感,经常大问一下:印度会否超过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