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之一:1988年,央视推出了中国的第一部电视政论片《河殇》。该片的导演和策划者们以电视艺术的形式对八十年代以来文化启蒙运动的思想成果进行了演绎,这在当时中国社会引起了轰动。这种轰动不只是在学术界,而是波及到中共政治高层。《河殇》能够在当时央视第一套节目的黄金时间连续播出,表明中共对此片的主要观点是持肯定态度的。但不久民间就传出小道消息,说中央高层对《河殇》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政府后来立即出面进行"辟谣",否定了此事。然而,六•四之后,随着《河殇》惨遭批判的厄运,政府也逐步公开了当初中央高层对《河殇》的分歧:当时赵紫阳和王震对《河殇》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当初政府的"辟谣",真让人有些啼笑皆非。当然,政府的"辟谣"当时可能也没有什么恶意,它只不过是想表明中央高层内部铁板一块式的高度团结和稳定罢了。
事例之二:1994年上半年,中国的股市极度低迷。下半年,政府公布了三大救市政策,于是股市从8月开始出现了罕见的"井喷"行情,但9月中旬股市再度步入低迷。由于当时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还远没有建立和完善,对股市的重新走低,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纷纷出笼。在众多的或真或假的小道消息中,有一条被认为是导致股市走低的重要原因,因而广为流传。这条消息是,股市将取消T+0交易方式。由于取消该交易方式将会对股市的活跃性和投机性产生负面影响,这对纯粹是一个投机市场而不是投资市场的中国股市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空。但不久,政府的媒体就出来"辟谣","澄清"了股市将取消T+0交易方式的"不实消息"。可又等了不久,中国证监会正式宣布,从1995年起中国股市取消T+0的交易方式。政府的这种做法,只能使人们在无所适从之外,更加依赖和相信小道消息。
事例之三:仍然是发生在尽管一直标榜"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但毫无透明度可言的中国股市。1997年2月17日,股市在经过春节的长假休市之后终于开市。如果说股市17日的走势还算比较平稳的话,那么18日的走势却出现了跳水行情--股指下跌了近10%。股市出现异动的原因,是因为市场上传出了中国的重要人物邓小平病危的小道消息。利用邓小平的健康状况制造谣言来对股市掀风鼓浪,在这之前的股市中时有出现。或许是出于稳定股市和人心的需要,政府的有关部门19日又不得不出面"辟谣",驳斥了邓小平病危的小道消息这一"不实之辞"。然而,仅仅是第二天,即20日,邓小平逝世的消息实实在在地从政府权威的新华社传出。不是小道上的"谣言"不攻自破,而是政府的"辟谣之言"不攻自破。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辟谣"和"谣言"的真实性被应验,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
从以上笔者列举出的三件事例,人们不难看到,通过小道消息的方式传播出来的所谓"谣言",政府不辟则已,一辟的话,则谣言十有八、九不是谣言。辟谣当然是政府的职责,这无可非议。但把真实的小道消息视为"谣言"而予以封堵,"辟谣"的行为就有"造谣"的嫌疑了。政府要杜绝小道消息和谣言,惟有在信息方面对民众公开、透明而不是虚虚实实和遮遮掩掩。此次SARS灾难的酿发,再一次凸显出我们在政治体制方面的严重滞后。本月8日出版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时报》发表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先生强烈呼吁政府"取消新闻管制,推进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文章,能否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丝曙光?已苦苦等待的我们将谨慎乐观。
完稿于2003年5月15日凌晨
源自《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