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的魅力
由日本《经济新闻》和美国斯坦福德大学亚太研究中心、瑞士经济学院IMD 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专题研讨会,十月二号在东京举。研讨会上,在中国开展业务多年的几家大企业披露了他们新的对华战略。许多与会人士都认为,加入世贸以后的中国市场,更具魅力。他们说,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拥有廉价、丰富且高质量的劳动力。作为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中国入世给外国企业的经济活动增添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同时为了应对中国市场,这些企业也开始制定新的战略。日本本田公司设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广州本田汽车]公司总经理门肋轰二指出,中国入世以后将逐步放宽限制,为外资企业的经济活动带来更多便利。过去外资企业主要是通过合资形式在中国开展业务。本田公司计划,今后要使他们的合资企业尽快变成独资企业,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松下战略特色
日本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常务董事少德敬雄把他们公司的战略归纳为不放弃在中国的发展机运,但是不走中国一边倒的路。70年代末,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曾经在日本视察了松下电器的工厂,并且提出希望松下在中国建厂生产。20年后,松下在中国已经拥有40多生产基地,产品从电话机、DVD 、洗衣机等成品,到干电池、家电用发动机等零部件。不过,中国生产基地的产品在松下集团销售量中还只有5%。
少德常务董事指出,松下的中国战略是长期的,是定位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的。 少德说,我们已经调整入世后的中国战略,目的是要使其在我们的国际战略中发挥作用。他强调松下不打算把生产基地完全转移到中国。不会采取中国一边倒路线。日本以及亚洲其他地区仍然是松下整体战略的一部份。他表明,如何抓住作为世界市场的中国的商机显得更为重要。从中国战略来看日本企业与欧美企业最明显的不同是,日本企业的着眼点放在如何降低成本上,欧美企业则看重怎样赚大钱。
日美欧公司对比
在中国经济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的两位民间企业家也作了演讲。中国东软集团总裁刘积仁在发言中阐述了这一观点。刘积仁说,欧美企业进入中国时,全方位在中国铺开,特别注重中国市场的开发,把中国看作一个市场,尽管目前中国还是一个潜在的市场。相比之下,日本企业把中国看作一个加工基地,产品拿到外国来卖。在用人上,欧美企业投注重金利用本土化高层人才,日本企业多用来自农村的打工族,为的是降低成本。刘积仁东软集团总裁认为,这样做使日本失去争夺中国市场的良机,也失去发挥日本优势的机会。
竞相调整战略
最近,日本企业的对华战略已经开始注意中国作为市场的价值。据报导,日本的东芝公司将从2004年起,生产面向中国国内的家电产品。目前东芝正在上海郊外选择生产冰箱、洗衣机的厂址。预定这两项产品到2005年销售额达600亿日元。日立公司将从今年11月起,在安徽省开始生产家用空调,其大部份用于中国国内市场。产品开发的焦点也开始瞄准中国。松下电器产业今年4月在江苏省成立了家电开发公司,打算2005年把目前50名中国技术人员增加到250人,开发适应中国生活模式的商品。化妆品资生堂公司今年2月在中国成立了化妆品研究开发子公司。
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中国不仅是加工基地,而且正在变成推销商品的市场。
( 美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