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受到处罚,近因是为湖南的事,而根本原因则是该报“大幅度地选择了灾难性的报道来吸引读者,这一点和他们把自己的报纸变为自由派学者的阵地的目的是殊途同归的。”
回想最近几年,《南方周末》与“焦点访谈”一直在众多媒体中当领头雁,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对新闻界的不信任感。前者被普遍誉为报业敢说敢登的“一枝独秀”,后者则以为老百姓申张正义的“青天”栏目广受称道。然而,现在,两者却有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照常情说来,既然两者都以敢为老百姓说话为特色,应都不讨官府喜欢才对。但是,相对于《南方周末》的惨遭棒杀,“焦点访谈”可就“风光无限”多了。总理视察,题字,慰勉有加,就差没给授勋戴章。栏目走红,连带主持、老记们也日子好混,可仗着手中持有尚方宝剑,走遍天下,吃遍天下,玩遍天下,红遍天下。这些只是小事。更妙的是,不仅有月头年尾的高薪高奖侍候,而且政治前途也是一片光明,万里睛空,说不定明儿个被核心们相中,还有望给皇上老佛爷提提尿壶,那可是内宫常侍、章京行走一类的心腹大臣,足可光耀八代祖宗。二者命运如此天壤相殊,人们不禁要问,个中原委何在?
道理其实很简单。“焦点访谈”看似以正义公理代言人自居,长期来却是一尊主要起点缀作用的花瓶,给传播行的专制局面装点装点“舆论监督”的门面,就像“那是一个御用的打苍蝇不打老虎的机构,一个打击县处级以下的密探而已。所谓的民之喉舌,是得到了领导们批准的”。“焦点访谈”虽然偶尔也干干打老虎的勾当,但那老虎必是已死之虎或将死之虎,被法庭宣判前后,或死囚囚的挨过枪子了,“焦点访谈”赶上去狠狠踹上十大脚,借此为自己博得声名。而《南方周末》就死心眼得多,出格得多。比如李昌平关于“三农”问题给朱容基的信,如果是“焦点访谈”处理起来,就会很富于“母关”艺术,一定会先捂着,想方设法盖着,等上头给了眼色,再看风头行事。《南方周末》却傻不愣登的一下子给捅了出来。还有许多。每次都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核心们坐的船本来就摇摇晃晃的,见到这等风浪交加的情形能不胆战心惊么?像这样不与中央一条心的叫鸡公不杀个把两个,天下的野猴子们岂不是真的要闹上金阑殿来?中国当代的希姆莱丁关根丁政治局委员不就公开说过么:对与中央持不同观点的,要坚决不给传播渠道。《南方周末》说真话,为老百姓代言,揭露社会问题,把传播渠道给予与中央持不同观点的人,其根本立场是与中央的正面宣传为主、“镇”绩宣传为主,太平粉饰为主的宣传大政方针对立的,岂能容它拆台子。
不用说,这场地震给《南方周末》的影响是极大的。据说27岁的新任主编匆促上任台后,竟然一时找不到北,定不下一个合适的今后的办刊方向。这也难怪他。新闻界的现实与教科书上说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用国外的或国际的标准根本就行不通。而焦点访谈长期处于不败之地,法宝有二:
第一招,五体投地。它还有个别名,叫做“新华社的命根子”,因为它最早由“奴才新闻学”创始者新华社所创。此招的要领是:谁在台上当权,就立即五体投地表示“绝对服从”,心甘情愿地做“得心应手的工具”。比如新华社,老毛当权听老毛的没商量,林彪,江青各有一段抖雄,就大喊“林副统帅万岁”,“坚决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到
了华国锋成为一老当,马上五体投地。后来小华同志不大中了,老邓上得
台来,自然就只说邓小平无比英明。一定要记住,学习这一招最忌荒腔走
板,心里可以腹诽,笔下却断不能有半点表露。
第二招,双眼向上。要领是:上面叫宣传什么就宣传什么,上面说什么是热点就把什么当热点,上面叫冷处理的绝不加半点温。至于下面的老百姓要求什么,大可置之度外。须知,上面才是决定自己政治命运和经济得失的关键因素。只要把上面哄好了,吃香的喝辣的随便,没钱可以拨款,发行量小可以用行政命令压任务。为下面说话也不是完全不要,但只可捡无关轻重的说,并且频率不能密。这方面的分寸感要认真向“焦点访谈”学。要知道,为下面说话除了惹是生非,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老百姓能给你升职晋级?能保你饭碗安全?
新闻管制本质上就是有意制造“信息不对称”,让老百姓听信统治者的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