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11月4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據港媒報導,除了歐盟對中國電動車課徵高額進口關稅之外,美國也可能進一步對中國施壓,中共或將面臨雙重貿易戰。有學者表示,如今中國的外貿環境已經不太理想,未來可能進一步惡化,這種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中共將與美國和歐盟開展貿易戰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的反補貼關稅於10月30日生效。除了所有進口汽車需繳納的10%一般關稅外,中國國企上汽集團及其子公司的電動車將被徵收最高35.3%的反補貼關稅。北京當局已就歐盟的這項決定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據估計,電動車約佔中國與歐盟總貿易額的2%左右。
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代表團前副代表周小明表示,歐盟反補貼調查開了一個不好的先例,可能會擴大到其他商品,而且其他國家也可能效仿。中共政府認為關稅議題是原則問題,雙方可能就中國電動車進口到歐盟的最低價格進行談判,以規避關稅。
此外,中國也面臨美國進一步施壓的可能性。拜登政府已對包括電動車、太陽能電池和半導體在內的中國商品課徵了一系列關稅,以保護美國就業機會不受大量中國廉價進口商品的影響。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其任內對價值約3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課徵關稅,並在此次競選期間揚言要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
英國智庫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中國問題資深研究員于潔表示,中國與美國及歐盟的貿易摩擦可能對北京當局的經濟和外交事務構成相當大的挑戰。為了因應多條戰線的貿易戰,中共可能會減少戰狼外交,並與政治上困難、但經濟上重要的參與者恢復對話。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甘思德(Scott Kennedy)表示,中共透過向電動車和其他產業輸送數十億美元的產業政策支出,引發了與歐盟的這場貿易戰。
甘思德指出,北京對其他國家的反制措施所能做出的最有效回應就是朝著親市場的方向改革經濟。其中包括削減產業政策支出,以及在中國境內為國內外企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此外,它也應提供更有效的保證,確保中國公司的存在不是為了服務中共的國家安全目標。
堪薩斯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张嘉琨表示,如果中國與歐盟發生貿易戰,它將處於結構性劣勢,因為中國向歐洲的出口遠多於從歐盟的進口。北京當局面臨的更大挑戰是與美國持續的貿易戰,尤其是川普若勝選並兌現其競選承諾,對中國輸美產品徵收60%的關稅。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表示,雖然歐盟和美國可能不會對中國聯合施壓,但它們可能對北京有自己的遏制戰略。他直言:「(中國外貿)外部環境已經不太理想,未來可能會進一步惡化。這種趨勢可以說是不可逆轉的。」
美國關注中共對歐洲的惡意影響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9月份召開了小組聽證會,以探討中共對歐洲的惡意影響。
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歐洲和歐亞中心主任彼得·拉夫(Peter Rough)在聽證會上警告,作為協助俄羅斯規避西方制裁的幫凶,中共與俄羅斯的緊密關係正在威脅歐洲大陸的安全。
拉夫說:「中國攻擊歐洲秩序的主要軍事槓桿是俄羅斯,中國與俄羅斯結成了聯盟……俄羅斯依賴中國提供對其提升作戰能力至關重要的兩用物品,從機床到微電子產品……跨大西洋聯盟似乎不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俄羅斯從中國分離開來或分裂出去。」
他認為:「如果沒有這種可能性,美國至少應該與盟友合作,將中俄戰略上的接近轉化為對我們有利的局勢。美國應該敦促歐洲領導人將烏克蘭戰爭置於與北京關係的中心。」
拉夫指出,中共利用國家補貼、盜竊知識產權、市場准入限制、強制技術轉讓、政策監管干預和貨幣操縱等手段,控制全球制造業瓶頸和供應鏈,並在破壞歐洲的經濟繁榮。他說:「中國的產能過剩對歐洲工業構成了重大威脅,並且還伴隨著對社會凝聚力的不利影響。」
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高級研究員達利博爾·羅哈克(Dalibor Roháč)在會上指出,近年來,匈牙利和塞爾維亞與中國的關係日益深化,尤其凸顯出歐洲對中國態度上存在的分歧和複雜性,這對跨大西洋聯盟構成了威脅。
羅哈克說:「僅在去年,中國就成為匈牙利最大的投資國,佔中國在歐洲所有直接投資額的44%……多年來,中國在塞爾維亞投資了鋼鐵廠、採礦業、汽車行業,以及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總體而言,中國貸款使塞爾維亞的公共債務增加了約37億歐元……就北約盟國而言,中國現在持有黑山40%的外部公共債務、北馬其頓20%的外部公共債務。這是一個重大的風險,也是中國勒索的潛在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