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撤離中國成顯學 中共一定會緊縮台商優惠(圖)

發表:2024-10-06 11:4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北京王府井購物街景。
北京王府井購物街景。(圖片來源: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0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中國的投資環境日漸惡化,台商撤離中國已成「顯學」。工總大陸處則分析,中共加快清除經濟發展壁壘,代表過去地方政府為招商引資的優惠將遭受管制,同時亦能預見中共勢必緊縮對台商傾斜的優惠政策。

研究:台商撤離中國已成「顯學」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9月發表一項「多元化而非脫鉤—臺灣產業應對地緣戰略風險」為題的研究,指出有57.4%的台企已經在或正在考慮撤離中國。這份調查是於2023年底訪問了610家臺灣企業後所得出的結果。

根據調查,台商撤出中國的前三個主要理由包括人工成本太高(33%)、供應鏈中斷的可能性(25.9%)、投資政策改變(25.2%)。至於兩岸開戰的風險疑慮與前一年相比,出現了消退,排名第4(24.1%)。

研究指出,傾向撤出中國的台企比例遠高於其他國家的企業。在受訪的美國企業中,僅有不到25%正在考慮或已經開始撤出中國;歐洲與日本企業則只有約10%表示正在考慮或已經開始撤出中國。

報告表示,即使台商對於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風險擔憂仍十分高,但他們採取的是各種多元化布局,而非跟中國徹底脫鉤。

一位從事石材生意的台商李女士告訴美國之音,她是九十年代末、兩千年初前進中國的台商,當時差不多時間進軍中國的台企非常多,規模也很龐大,包括一整個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工廠共同策略性赴中的,例如蘋果手機生產製造相關的公司;還包括像鼎泰豐集團這類聲名響亮的飲食品牌;但更多的是像它們這樣的中小型企業,因敏銳的嗅到中國的經濟改革,在大量原物料、人力及土地等眾多生產成本低廉的優勢前提驅動下,共同形成西進的浪潮。

只是,在眾多台企離開中國之際,鼎泰豐集團在今年8月底也宣布退出中國華北市場,反映中國日益惡化的營商環境惡化。

李女士表示,台商大規模的西進在2016年川普選上美國總統後,因美中關係惡化而產生改變。向來以美國訂單馬首是瞻的台商也注意到,倘若美中經貿展開對抗,帶來的地緣政治和區域經濟風險恐為企業帶來滅頂之災。因此2016年後,陸續有台商低調的離開中國,到2020年以後的疫情期間又創下一個高峰期。根據當時估算,台商撤走了35%左右。

李女士表示,在臺灣總統大選後,台商撤離中國又進入一個小高峰,因為美中貿易對抗越來越激烈,而中共更是接連取消對臺諸多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關稅優惠,這同樣是加速台商離開中國的一項重要關鍵。

她表示,現在全世界經濟景氣放緩,中國內外環境不再具有投資吸引力,加上台商「逐客戶而建工廠」的忠誠特性,配合客戶「中國+1」的要求,把工廠遷移到越南、印度、泰國、墨西哥等地者多有,也有遷至美國、日本、歐洲的,務求將生產經營的風險降到最低。

李女士表示,他們仍保留在臺灣和中國的工廠與生產線,但自2017年開始便計畫前往歐洲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德國開拓市場。她說,俄烏戰爭後,歐洲勢必迎來一波重建工作,對吃苦耐勞的臺灣人來說是很好的機會。

謝金河:再不撤離中國就來不及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他自2017年起就持續呼籲台商趕快撤出中國,否則恐連想要撤出來的機會都沒有,因撤離的附加成本會變得越來越高,倘若現在還在「考慮」撤出的台商,機會已經很小了,基本上都來不及了。

他表示,市場上透過地下管線把人民幣匯兌至境外的手續費,已從原來3%漲至12%,最近有人喊到20%以上。換言之,錢要從中國撤出的成本跟代價會越來越大。其次,在眾多台企持續撤離的過程中,中共給台商施加更大壓力,包括查稅、清查土地用途,或使出各種監管手段等,例如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鄭州廠遷去印度後,造成百萬工人失業潮,中共就使用不同壓力讓鴻海重回河南重新設廠。但出去後,又回中國設廠是比較特別的案例。

謝金河表示,第三個問題是,不少早期的台商是透過中共地方政府廉價批地而得到土地的,但在撤資後,卻賣不掉土地,而中共地方政府因為財政困難,遂想方設法要收回土地,所以早點撤離的台商,像臺灣四大電子巨頭之一的廣達,在2017年前後回臺灣買地設廠時,就足具從容時間從中國移動,至於現在要想再從中國移動的壓力與難度都會比過去高。

他表示,台商撤離已經成為「顯學」,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過去30年間有31300多家企業投資中國,但因中共長期仇恨教育,導致日企在中國的業務施展變得越來越困難。從去年起,日企三菱汽車從中國撤離,最近新日鐵公司也宣布跟中國寶山鋼鐵公司結束20年的合作關係,顯示不少日本企業正在加快速度撤出中國。又因為最近一起深圳日籍兒童被殺案,引發日本舉國輿論沸騰,不少日企宣布在中國的員工可帶著家眷返日,費用由公司承擔。

謝金河表示,每個過去在中國嚐到甜頭的企業,現在都碰到困難了,日本在中日百年恩怨情仇下是首當其衝,成為下一波大幅度自中國撤出的外資。之所以如此,是因臺灣跟中國之間只有主權爭議,兩岸本身沒有血海深仇,但中國跟日本有著100年來的深仇大恨,中共每晚都透過電視不斷教育中國民眾仇日。

因此,謝金河認為,日本的危險比臺灣嚴重100倍,倘若日本沒有這個警覺,將來一定會遭殃。

邱俊榮:台企撤出中國高於外企

《華爾街日報》18日報到,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臺灣公司可能會是「礦井裡的金絲雀」,意味台企的觀點與行為預示全球公司將會如何行動的先兆。不過,臺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認為,台商跟其他外資企業進入中國的思維不太一樣。台商的主要考量大部分是要尋找一個廉價的生產基地,來降低生產要素成本,但很多外資選擇中國是因為看上中國廣大市場,因此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比較不容易離開,這也是為何台商撤出中國的速度或比例會高於其他外資企業的原因。

邱俊榮認為,還因為在中國的外資企業很多都是做終產品的廠商,這些企業當然得以市場為主要考量,但在中國的台商較大比例是做「中間財」生產或代工,因此很容易隨著客戶而移動。

所以,邱俊榮認為,台商的離開,未必會成為其他外資企業撤離中國的先兆。只是,台商跟外企都面臨到相同問題,包括中國的生產成本提高、內需消費萎縮及美中對抗。

建設統一大市場 中共必定緊縮台商優惠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工總大陸處處長黃健群表示,中共期盼以「擴內需」帶動經濟,但地方保護與市場分割阻礙了內循環;中共於2020年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的經濟政策,導致暢通「內循環」再度成為中共施政重點。施政重點還包括健全統一市場監管規則,並且強化統一市場監管執法,以及破除地方保護與區域壁壘。

針對中共今年實施「公平競爭審查條例」;黃健群直言,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並非新議題,可見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不是一蹴可幾,但無論如何,中共加快清除發展壁壘的同時,正意味著地方政府過去為招商引資所許下的不合規範的承諾,將開始遭受管制。換言之,中共對包括台商在內的外商的招商態度,將會更加重視「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這即代表著過去向台商傾斜的優惠政策,勢必面臨緊縮。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