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失業率年內新高。(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8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官方數據顯示,7月份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歲勞動力失業率為17.1%,創今年以來新高。勞動力市場惡化跡象明顯,在中國經濟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年輕人熱議「躺平」和「垃圾時間」。
青年失業率年內新高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16日公布的數據,7月份全國城鎮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歲勞動力失業率為17.1%,較6月份的13.2%大幅上升,創今年以來新高。
7月份全國城鎮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歲勞動力失業率為6.5%,高於上個月的6.4%。就整體而言,7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
今年中國的大學畢業生人數1179萬人,加劇了本已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今年5月份表示,必須將解決青年失業問題視為「首要任務」。
然而,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只考慮到城鎮地區,因此並不能全面反映中國的整體就業情況。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新聞發布會上被問及失業問題時表示,隨著各項政策效應繼續釋放,中國就業形勢有望繼續保持總體平穩,但同時也坦承「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就業難、招工難並存的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部分行業和重點群體的就業仍然承壓」。
他表示:「下階段,要堅持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作為重中之重,付出更大努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據《華爾街日報》8月17日報導,雖然在過去幾個月裡,總體失業率保持相對穩定,但巴克萊(Barclays)的經濟學家們看到了勞動力市場惡化的跡象。他們在一份報告中說,再加上根深蒂固的通貨緊縮和企業盈利能力減弱,導致家庭和企業推遲支出、購房和投資決策。
巴克萊表示:「此外,我們還看到一些令人擔憂的跡象,顯示工資和物價之間出現了惡性循環,工資增長下降/失業率上升與物價指數下降同時出現。」
新的失業數據是在中國官方公布其它也令人失望的經濟數據之後發布的。其中,包括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這是中國工業產出增長連續第三個月放緩,低於分析師的預測。
儘管一系列疲軟經濟數據再次促使經濟學家呼籲出臺更大膽的政策扶持措施,但有關部門幾乎未表現出對任何重磅刺激措施的興趣。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8月15日對官媒表示,他將研究更多支持經濟的舉措,但在貨幣政策上不會大放大收。這削弱了人們對大規模增加流動性的希望。
瑞銀(UBS)經濟學家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鑒於近幾個月經濟增長令人失望,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我們認為中國政府可能需要在2024年剩餘時間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穩定增長。」
他們表示,這些措施可能包括加強對房地產行業的政策支持、加快政府債券發行和降低利率。
就業愈發艱難
今年3月份「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設定為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
中國青年失業率去年6月上升至21.3%後,中國國家統計局一度停止發布月度數據。隨後其對分年齡組失業率統計進行了調整,發布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歲、25-29歲、30-59歲勞動力失業率,在今年1月恢復發布青年失業率數據。
中國國家統計局此前發布的數據分項名稱是「16—24歲青年調查失業率」,現在變更為「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即使這樣,變更統計方法後的失業率仍高企。
時政分析人士任重道此前指出,中國官方統計16-24歲青年群體,除了高校畢業生,還有眾多接受中等教育後就業的人員。例如,在2001年,出生人口1702萬,2023年高校畢業生1158萬人,除去死亡、移民等因素,仍有數百萬人需要就業。特別是官方所謂的2億靈活就業人群,沒有被納入失業統計。
而北京大學的學者張丹丹曾發文指出,去年3月中國青年失業率最大值為46.5%,遠高於官方公布的數字。
目前,就業市場緊張,中國龐大的房地產業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消費持續疲軟,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而與華盛頓和歐盟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正威脅著中國的對外貿易。
從躺平到進入垃圾時間
而「歷史的垃圾時間」這個顯然是中共政府所不喜歡的話題,令官方媒體不得不窮於應對,就像是早些時候應對來自中國民間的「躺平」之說一樣。
中國官媒7月中旬發布文章稱,「最近,網際網路輿論場上時有出現所謂歷史的垃圾時間論調。這一論調的核心觀點是:歷史的某個時刻注定將無所作為,不以個人意志為轉變。不少大V、博主看這個說法‘時髦’,又傳言有某西方經濟學家的理論作背書,於是不問真假草率引用,繼而炮製出大量‘躺平’‘看戲’的論調。」
美國之音此前的文章指出,「歷史的垃圾時間」與早些時候出現的「躺平」之說都是來自中國網民,兩種說法在觀察家們看來一脈相承。
「躺平」說的意思是,在當代中國,勞動人民只是中共權貴任意割取的韭菜,與其挺身奮鬥再被人反覆宰割,選擇躺平盡量保存自己的體力和能力,使中共權貴難以方便地割取或割取不了多少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儘管中共領袖習近平早些時候親自出馬表示厭惡「躺平」說,但「躺平」說在中國民間仍是不脛而走,並被眾多中國人身體力行。
「歷史的垃圾時間」說的意思,則有一種流傳廣泛的中國民間解說——歷史垃圾時間是一個經濟學概念,由奧地利經濟學家米塞斯(德語:Ludwig Heinrich Edler von Mises)提出,是指一個時代嚴重違背經濟自然發展規律,個人無力改變其走向,整個時代必然走向失敗的必然趨勢。
另有一種流傳廣泛的中國民間說法展示了所謂「歷史的垃圾時間」的說法與「躺平」之說的傳承關係——「當歷史進入垃圾時間,你將看到大廈坍塌、巨輪傾覆、謊言暴雷、神話破滅等各種大劇。智者的做法是,躺平、看戲、等待垃圾時間的過去。」
觀察家們注意到,中國民間所謂的經濟學家米塞斯提出「歷史的垃圾時間」的說法顯然是移花接木,因為米塞斯顯然沒有提出這種說法。但英語體育比賽用語有所謂的垃圾時間(garbage time)的說法,意思是在定時的對抗性比賽中,雙方實力懸殊,勝負已定,再剩下的時間沒什麼看頭了,這樣的時間即垃圾時間。
據路透社負責報導中國的經濟事務的記者喬•卡什(Joe Cash)7月17日寫道,中國經濟的低迷在網路上引發了人們對就業、收入和機遇好轉前景的悲觀情緒,稱之為「歷史的垃圾時間」。這個顯然是將籃球術語(比賽在最後幾分鐘,結果已無懸念)注入到這場最初是關於「中國製造」進程的討論中,後來演變成一場受到嚴格審查的網路討論,主題是:中國工人和投資者是否應該放棄。
路透社指出,中國最近的經濟數據動搖了人們的信心。上一季度的經濟增長低於預期,凸顯了房地產危機和消費支出停滯帶來的拖累。
按照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斯科特·羅澤爾(Scott Rozelle)等人收集並由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7月份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還有其他跡象都表明中國的集體信心已經受到影響。
羅澤爾在一項調查中發現,中國的受訪者比二十年前更加悲觀,更有可能將決定一個人貧富的結構性因素歸咎於此,而不太相信努力工作會帶來回報。回溯到2004 年,62%的人同意「在我們國家,努力總會得到回報」。然而在 2023 年的調查中,這一比例則下降到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