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央行官員稱貨幣政策有限。(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7月8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7月8日,中國央行發布公告,將視情況開展臨時正回購或臨時逆回購操作。原央行官員稱貨幣政策有限,財政政策應該出力,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仍待提升。
中國央行將臨時正回購或臨時逆回購操作
7月8日,中國央行發布公告,從即日起,將視情況開展臨時正回購或臨時逆回購操作,時間為工作日16:00-16:20,期限為隔夜,採用固定利率、數量招標,臨時隔夜正、逆回購操作的利率分別為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減點20bp和加點50bp。如果當日開展操作,操作結束後將發布《公開市場業務交易公告》。
受此消息影響,銀行間現券收益率短線走高,10年期國債及國開債活躍券收益率上行。
此次公告的臨時正回購或臨時逆回購操作新設了「隔夜」這一期限,進一步拓展了原有的7天、14天、28天等期限,同時事實上將公開市場操作的時間在現有的工作日上午9:00-9:20的基礎上,增加了工作日16:00-16:20的時段。
需要注意的是,公告意味著中國央行相當於重啟了暫停已久的公開市場正回購操作。該操作機制是,央行作為公開市場的正回購即融資方,從交易商處回收流動性,是一種流動性回籠工具,即回收貨幣。
而逆回購操作為中國央行短期調節流動性的方法之一,是央行於市場內買入債券等有價證券,為市場注入資金和流動性,通常會使短期市場利率下滑,反之則為正回購操作。
對於中國央行此舉,市場人士認為,一方面,或意在增強對流動性進行雙向調節的能力。此前,央行回籠流動性,主要通過逆回購、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等進行,相比之下,通過開展正回購操作,回籠流動性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另一方面,豐富公開市場回購操作的期限結構,中國央行增強了調節短期流動性的能力。
據官媒《中國證券報》7月8日報導,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龐溟表示,這一新操作與近期央行在公開市場採用的其他舉措以及其他貨幣政策工具一道,可以更好地調節流動性,釋放利率調控信號,引導市場基準利率,形成市場化的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調節資金供求和資源配置,實現貨幣政策目標。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近年來,多次流動性緊張事件發生,凸顯央行對市場流動性進行臨時性干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2013年6月20日,隔夜拆借利率一度沖高到25%,質押式回購利率沖高到30%。從利率看,臨時隔夜正、逆回購操作的利率分別為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減點20BP和加點50BP,可以與操作之時市場流動性情況匹配。
原央行官員:貨幣政策有限 財政政策應出力
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網易財經、網易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2024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在上海舉行,網易財經7月8日發布了會議內容。
曾任中國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盛松成發表了題目為「貨幣政策有效而有限,需加強政策協調配合」的演講,他的演講涉及到四個方面內容:
第一個方面,目前中國經濟恢復的基礎還需要穩固。盛松成表示,目前經濟恢復進程較為緩慢。作為經濟的前瞻指標,金融數據自今年4月起明顯下行。金融數據也是對經濟運行的反映,有效需求不足是目前金融數據走弱的主要原因,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仍待提升。
第二個方面,貨幣政策有限。盛松成表示,與財政政策可以直接介入經濟活動不同,貨幣政策一般是間接發揮作用的,需要金融機構、企業和居民部門的配合,其實施效果在相當程度上受市場反饋的影響,貨幣政策實施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整體經濟。
第三個方面,財政政策需要更加積極,貨幣政策予以配合。盛松成認為,目前投資增速回落。要實現今年5%左右的經濟增速目標,財政政策需更加積極。
第四個方面,央行買賣國債將逐步成為中國貨幣政策的工具之一。盛松成表示,去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目前,央行通過在二級市場買賣國債投放基礎貨幣的條件逐漸成熟。
經濟最大威脅在內不在外
中國經濟正受到美國和歐盟關稅上調的圍困,但這可能不是最直接的威脅。恰恰相反,中國內需低迷是更迫切的問題,而且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面臨全球對其部分出口產品需求下降的壓力。
外部對中國製造產品的部分需求正在成長,但中國國內的消費者需求正在放緩。這種差異很重要,因為貿易關稅生效後,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可能會面臨全球對其部分出口產品需求下降的情況。
野村證券經濟學家表示,市場對中國經濟復甦的信心正在減弱。
彭博經濟研究公司(Bloomberg Economics)經濟學家艾瑞克.朱(Eric Zhu)表示,儘管出口可能在未來幾個月繼續支撐經濟成長,但中國可能無法克服國內疲軟的局面。
數據凸顯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中國目前正在努力度過痛苦的經濟轉型,這導致經濟格局的不平衡。它還面臨著巨大的房地產危機、股市波動、地緣政治逆風和人口挑戰。
經濟的不確定性導致消費者信心和疲弱,消費需求疲軟對中國經濟不利,因為它可能會在薪資成長和消費支出放緩的背景下,導致通貨緊縮壓力的惡性循環。
7月3日公布的一項私營部門調查顯示,中國6月份服務業活動擴張速度為八個月來最慢,信心跌至四年來的最低點,受到新訂單增長放緩的拖累。這表明北京當局可能需要採取更多經濟刺激措施。
目前市場關注的是將在7月中旬舉行的中共三中全會,該會議可能會宣布一些改革措施。屆時數百名中共的最高級別官員將齊聚北京,對中國的經濟政策進行規劃。
根據政策顧問的說法,此次會議的首要議題將是重新分配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給地方政府,從而減少地方政府對土地出售收入的依賴。
分析人士預期,中國將在短期內推出更多政策支持措施,而政府承諾加大財政刺激力度,這被視為有助於提振國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