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4年3月1日訊】根據中國交通運輸部網站消息,新修訂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將自2024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引人關注的是,《辦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未經用戶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遞快件的,最高可被處罰3萬元。
這意味著,從法規層面對快遞業「最後一公里」投遞作出了明確規範。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消費者就對此次新規表示支持,「快遞老是毫無通知就被直接放在驛站,有時候過了一週才發現通知簡訊。」
新規同時也對末端派送的快遞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眼下正值年後快遞業復工的節點,順豐、京東、通達系的網點紛紛開啟搶人大戰。2月26日,菜鳥速遞發布大規模的快遞員招聘信息,計畫在全國範圍內招聘6000餘名快遞員。
但招工難度不小。一位快遞從業者說道,「每個快遞公司都在拚命招人,但是快遞員也在觀望新規後還能不能賺到錢,誰都不想早上6點出門,風中來雨中去,晚上11、12點回家,到頭來養不活自己。」
眼下正值每年中國新年後的招工潮,各大快遞企業及網點的招聘信息頻繁出現在第三方招聘軟體、公眾號上,為加快網點快遞員到崗,有網點開出月薪過萬、月薪1.5萬元的條件。
入行七八年的李江頗為感慨,以前一年下來沒什麼人辭職,除了「雙十一」大促,一年內也就招兩三個人,但如今快遞員來一撥、走一撥,「年輕人越來越留不住了。」
2013年電商崛起以來,快遞行業也經歷了一個狂奔時代,十年內快遞量規模增長10倍以上。成千上萬的快遞員也投入包裹如山的網點中,有調查中指出,截至2021年12月,中國快遞從業人員總數約490萬。根據快遞物流信息平臺「快遞100」數據,截至2022年,中國快遞員數量接近450萬人。
但末端快遞員的生存狀態,似乎沒能趕上快遞行業增長的快車。最直接的表現是收入下降。快遞員「月薪過萬」的現象,在行業加速競爭、快遞價格戰愈演愈烈下逐漸消失,派費幾毛幾毛地下降,侵蝕著網點的利潤及快遞員的收入,不少區域已擊穿1元/票。
李江告訴媒體,2023年其網點的派費每票平均降了0.26元,「網點一個月派件量40萬,相當於10萬塊沒了。」
這場價格戰風暴主要捲向了業務量龐大、市場排名焦灼的通達系企業,以及背後密密麻麻的加盟制網點。但上述直營快遞企業快遞員也表示,去年以來其工資也面臨縮水,派件費用從以前2元/票降至1.4元/票,如今月工資普遍在六七千元左右,「這個月開始我們的油補也降了。」
網點加盟商老闆們也頗為無奈,「去年省區給網點一票降了2毛多,只降了快遞員1毛,但很多快遞員還是扛不住離職了。」
按照李江的統計,目前網點內快遞員月工資基本在6000元左右,其中2-3個能拿到七八千元,僅有1個過萬,「整體比前幾年少了兩三千元。」
入行年限較長的瀋明則稱,2020年前一年能掙十三、四萬元,但現在一年下來僅有10萬左右,「按今年的形式估計也就七八萬。」
根據「快遞100」發布的《2021年中國快遞員權益保障問卷調研》,54%的快遞員每個月收入少於5000元(含),33%的快遞員每個月收入在5000-8000元之間,8001-1萬元的佔9%,月入過萬的快遞員僅佔4%。
與收入下降不對等的是,快遞小哥們身上揹負著越來越多的服務要求和愈發嚴苛的考核標準。
去年以來,價格戰抬頭、快遞企業加速內卷服務、三輪車新規實行等等,這一切壓力都傳遞至末端,不斷擠壓著一線人員生存空間。
離職三個月的東莞快遞員王勇感嘆自己「心累、身體累」。2023年以來,王勇直言自己幾乎沒有好好休息過一天,「我們每人負責一個區域,很難找其他工友替班,大家基本都是全年無休。」
早上七點半上班,晚上送完快遞下班一般七八點,王勇每天的工作時長將近12小時。國家郵政局2023年2月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近一半快遞員每天工作10-12個小時,工作8-10小時的佔比30.6%,12小時以上佔比21.4%;48.9%的人表示每週休息一天,44.5%的人休息時間不確定。
工作強度高之外,罰款問題也給末端網點及快遞員帶來壓力。「每天最怕的就是電話響,如果被投訴了會有系統打電話過來,一天三四個的話,當天就白幹了。」
而正式落地的快遞投遞新規,又將對末端快遞從業者們帶來未知的變化與影響。瀋明稱,「1單罰3萬誰都承受不了,還不如進廠擰螺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