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脊椎側彎,可能出現腰痠背痛和身體傾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脊椎側彎是一種常見但容易被忽視的健康問題,其影響可能不僅僅局限於身體結構,還可能對身體功能造成嚴重影響。近日,臺灣中醫師王大元在其專業粉專中分享了關於脊椎側彎的治療方法和預防建議,以下將介紹王大元醫師分享的治療方法及相關知識。
中醫師王大元指出,脊椎側彎的嚴重程度並非僅以彎曲角度來判斷,而是根據其形狀和可能對身體功能造成的影響來評估。從西醫的角度來看,脊椎彎曲角度需大於10度才能被認定為脊椎側彎,並根據角度的大小分為輕度、中度和嚴重側彎。20度以下為輕度側彎,20~45度為中度側彎,可能伴隨腰痠背痛、身體傾斜和肌肉張力差異,45度以上則為嚴重側彎,會因身體過度傾斜而嚴重影響生活作息。
脊椎側彎的病因多種多樣,可能與遺傳、姿勢不良、椎間盤退化、急性受傷等因素有關。因此,在治療脊椎側彎時,除了針對彎曲角度進行調整外,還需要從改善生活習慣和姿勢開始,以防止問題進一步惡化。
中醫治療脊椎側彎
治療脊椎側彎的方法包括推拿、整脊、針灸和藥物治療等,舒緩緊繃拉扯的肌肉和使骨骼系統復位。對於輕度和中度的脊椎側彎,可以通過這些方法來舒緩肌肉緊張和骨骼不適,並恢復身體的平衡。然而,對於嚴重的脊椎側彎可能導致肋骨偏轉、胸廓變形、臟器壓迫,甚至造成心肺、胃腸功能異常,需要考慮手術矯正,如果對手術有疑慮或不適合再行手術者,仍可透過上述治療方法予以緩解。
王大元表示,在中醫治療中,理筋撥筋、整復正骨是常見的治療方式。通過觀察患者的姿勢觀察,比如是否有高低肩、兩側肩胛骨和背肌張力是否相稱、鞋跟磨損程度是否不同,來推測脊椎側彎的可能性,輔以亞當式前彎測試(向前彎腰)觀察病人背部肌群是否等高,再採取相對應的方式治療。
中醫可以根據脊椎彎曲角度,調整患者身體經絡循行,並在彎曲的位置以撥筋、牽拉、扳腰、滾法等方式,減緩惡化和緩解脊椎側彎的不適感,同時教導患者如何鍛鍊弱側肌肉以恢復肌力。
此外,中醫還注重藥物治療的選擇,因為脊椎側彎通常會有氣血瘀滯的現象,同時伴隨局部腫脹、疼痛僵硬的問題,可以服用具有行氣活血的中藥。除了筋骨不適以外,患者還可能因為脊椎側彎而造成失眠心悸、呼吸不暢,可以適當給予天王補心湯、桂枝龍骨牡蠣湯或酸棗仁湯等,當然一切還是需要綜合考量過後才能評估給藥。
按摩湧泉穴可緩解脊椎側彎帶來的不適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穴位按摩助緩解不適
針對脊椎側彎的針灸治療,王大元提到了一些針灸穴位,包括可針對腰背部的華佗夾脊穴、腰陽關、腎俞穴、名門穴、阿是穴、手部後溪穴和足部湧泉穴等,這些穴位可以調整局部筋膜走向、穩定核心肌群和矯正足部張力,從而達到骨架平衡的效果。此外,他還建議可以通過艾灸、拔罐等方式來放鬆肌群,減輕疼痛,平常亦可多按摩上述的湧泉穴、後溪穴來緩解不適感。
然而,王大元也強調了治療脊椎側彎的時間長度,指出這絕非一蹴可幾的,因為從頭到尾的整體骨架均會連帶影響側彎的角度,療程可能長達3個月到半年,絕不可能一次到位。平時可以平躺屈膝抱胸,使腰背部肌肉伸展,維持30秒,每日做3~5組,減低脊椎壓力。
預防勝於治療
除了治療外,預防也是關鍵。平時可以通過保持良好的姿勢、適度運動、定期按摩等方式來預防脊椎側彎的發生。特別是對於發育期的兒童,應該及早警覺並積極治療,以防止問題加重。
脊椎側彎是一個需要及時重視並進行治療的健康問題。王大元中醫提師供了多種治療建議,但預防仍然是最好的解決方案。通過改善生活習慣、定期接受治療和保持良好的姿勢,可以有效預防脊椎側彎的發生,保證身體健康和體態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