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赴陸投資創30年新低 一群人卻鼓吹與中加強經濟交流(圖)

發表:2024-02-21 13:3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等待裝船的比亞迪電動車堆放在中國東部江蘇省蘇州港太倉港國際貨櫃碼頭
2023年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金額暴跌,創下近30年新低。圖為等待裝船的比亞迪電動車堆放在中國蘇州貨櫃碼頭。(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2月21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近日,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發表中國國際收支數據,顯示去年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金額暴跌,創下近30年新低。對此,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慨歎,全世界似乎只有台灣的親中派還在鼓吹與中國加強經濟交流,完全罔顧中國投資環境已經變差的事實。

矢板明夫:台灣親中派鼓吹投資中國

台灣主管兩岸事務的大陸委員會18日在官方臉書發佈「對陸投資金額及比重」圖表,兩項數據均呈現如溜滑梯般一路下探的走勢。陸委會指出,近年來台商佈局全球以分散風險,赴陸投資金額及佔整體對外投資的比例逐年下降,已從2010年的83.8%降至2023年的11.4%。

對此,矢板明夫20日晚間在臉書發文表示:「如果光看這個數字,一定有人會說,都是因為蔡英文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害得兩岸的經濟交流不順暢,台灣的企業不能夠去中國投資發財。恰好前幾天,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也發表了中國的國際收支數據。2023年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金額,降至330億美元,年減率達80%,創下近30年以來的最低紀錄。如果光看投資減少比率的話,台灣和其他國家的差不了多少。」

矢板明夫直言:「別的國家沒有民進黨,總統也不姓蔡,更不存在九二共識的問題。但是大家都不再往中國投資了。因為每個人都知道,投資中國的風險越來越高,已經賺不到錢了。各國對中貿易總額也在急劇減少,好像只有台灣的一群親中派還在鼓吹要和中國加強經濟交流,好像只要向中國低頭,兩岸經濟就可以回到過去台商能賺錢的時代,完全罔顧中國投資環境已經變差的事實。」

陸委會分析,面對地緣政治動盪情勢,以及美中貿易戰、科技戰愈演愈烈,台商已順應國際供應鏈重組,調整全球佈局,降低對陸投資,提升對美、歐、日及新南向國家的投資比重,以分散風險。

台灣經濟部統計數據顯示,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近14年來最高點在2010年,爲146多億美元,佔對外投資金額比重的83.8%,這是馬英九政府主政的第二年。2017年蔡英文政府上台一年後,對中投資金額降至92多億美元,佔對外投資金額比重的44.4%。去年對中投資驟降至30多億美元,佔比只剩11%。

黃青雲:台商轉向東南亞投資

台灣經濟部投資促進司參事黃青雲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多年,從2022年開始,台灣對東南亞的投資首次超越對中國大陸的投資。當年對東南亞國家的投資額是53億美元,對大陸的投資額也是50多億美元。2023年,台灣對東南亞國家的投資額是55多億美元,對中投資則減少至30多億美元。

黃青雲說,不只台灣如此,整個國際的趨勢也一樣,大家都對中國的經商環境及經濟成長持比較悲觀的看法。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演變爲科技戰,新冠疫情之後整個供應鏈斷鏈,變成區域性供應鏈的重組。

海基會顧問王恩國受訪時提到,中國經濟下滑對台商造成很大的挑戰。若中國大陸經濟狀況不好影響消費,內需型台商就會受影響,出口型產業則須考慮是否受美歐限制而影響出口。

王恩國說:「外銷型導向的台資企業要去思考,如果要繼續生存發展,到底適不適合繼續留在中國大陸做生產?會不會因爲一些國際地緣政治的問題,出口受到影響?像美國現在要求他的客戶必須離開中國,或中國加一,這已經是一個趨勢。」

鄭政秉:中國投資環境變差導致台商出走

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鄭政秉受訪時指出,台商對大陸投資從1990年開始成長,李登輝總統主政時對台商西進採取「戒急用忍」政策。2000年後陳水扁執政後,台商赴中投資件數和金額明顯增加,在2010前後達到高峰。中國對全世界投資者來說充滿機會,香港、日本、韓國、美國等企業都進去,台商算是最成功的,創造出很高的利潤。

鄭政秉提及,第一波導致台商往外撤的原因與中國廠商競爭力追趕、生產成本上升有關:「2007年中國通過勞動合同法,2008年起施行,勞動成本急劇上升。近年看到一些現象,內需市場開始不振,競爭激烈,某些台商以內銷爲主,困難度變大。」

他分析,台商和中國廠商在2013年之前主要是互補關係,台企技術較高,管理較好,中國廠商主要跟台企配套,做中下游。2013、2014年中國廠商興起,跟台商的關係從互補變成替代,這在傳統產業方面愈來愈明顯,台商存活愈來愈困難。

鄭政秉接著說,傳統型廠商因勞動成本增加,只能移往東南亞、越南、印尼、印度。另一方面,先進國家對台灣的半導體、雲端、伺服器、AI感興趣,提供更好的投資環境,阿斯麥、谷歌等公司在台灣加碼投資。因此,台商認爲,如果半導體、AI、電動車等能組成新的產業鏈,拿他們不一定要留在中國。

2018年之後,美中貿易戰、科技戰愈演愈烈,對中國的科技封鎖越來越多。加上香港問題、佩洛西訪台、賴清德勝選、地緣政治動盪因素不斷,導致台商加速將在中國的產業鏈往東南亞和先進國家移動。

鄭政秉說:「媒體報導美國第五艘航母要佈在中國周邊,看到台海周圍軍事演習、軍事物資提供都加碼,讓台商身處在大陸感受清楚,私下聊都提到覺得中國要攻台決心和企圖鮮明。即使在中國,生產成本仍可負擔得起,但對台商來說,不安全感、國家之間的衝突,也是非常不舒坦的。」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