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空業瘋搶「地溝油」 中國坐大 臺灣尷尬

發表:2023-10-14 19:2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23年10月14日訊】地溝油曾在中國和臺灣引爆食品安全危機,但在歐盟2026年即將開徵碳稅的規章中,卻搖身一變成為全球航空業減碳的救命油。基於「永續航空燃油」供不應求,全球開始瘋搶回收廢油,而中國因龐大人口的食用廢油量高,注定在這場永續燃油的競賽中佔盡定價優勢,並對臺灣形成不公平的政治牽制,使其建立永續航空燃油產線的計畫慘遭封殺。

在全球淨零碳排的趨勢下,「地溝油」經回收再製成生質燃油,搶在歐盟開徵碳稅前,成了全球航空業減碳的「救命油」。

中國坐擁全球最高的「永續航空燃油」話語權

隨著「永續航空燃油(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敲響最新一波氣候生存戰的戰鼓,坐擁龐大人口產出食用廢油的中國佔儘先天優勢。

位於南臺灣高雄的食用廢油回收業者永瑞實業董事長林修安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的食用廢油量是其發展「永續航空燃油」產業最重要的原料和最大優勢。歐盟即使擁有成熟的「永續航空燃油」製程和技術,每年都須從中國進口約200萬噸的食用廢油。他預估,未來廢油若變成稀珍資源,中國也許會限製出口。

林修安說:「誰的廢食用油數量是最大的?誰生產的「永續航空燃油」的數量是最大的?往往是由老大來定這個全球市場的價格,所以,它永遠都會有一個天花板在。相對地,數量比較少的這些國家一定沒有價格上面的話語權。你也不可能回收的(收購)價格高過於中國吧!中國市場那麼大、人那麼多,它的原物料可以這麼的低廉,你怎麼跟它競爭呢?」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食用油消費國,比印度還多出4成左右的總消費量。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統計,中國的食用油消費量於2021年達4123萬噸,約佔全世界的2成。

不減碳就停飛 全球航空業靠「地溝油」續命

對於加速使用「永續航空燃油」來實現航空減碳目標,全球已有共識。
據聯合國10月4日發布《全球盤點》報告的規劃,以燃料/收費噸公里來衡量的全球燃油效率每年將提升1.42%至2035年的1.60%,在此減碳大潮下,航空業將成為重點規範對象,符合歐盟規定的「永續航空燃油」因此順勢成為航空業的救命索。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統計,全球航空業的碳排量約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2.5%,這個數據看似不起眼,但根據英國牛津大學氣候科學家克洛韋爾(Milan Klöwer)的形容,相當於全世界第六大國的碳排量,僅次於中國、美國、印度、俄羅斯和日本。

因此,歐盟9月13日通過最新規定,要求所有在歐盟機場起降的航班都得添加「永續航空燃油」,比例從2025年的2%提高至2050年的70%。且自2026年起,航空公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若超標,將逐步取消碳稅豁免。

「永續航空燃油」包含任何由有機物製成的生質燃料,如由農林業廢棄物、藻類、生質廢棄物、廢食用油、特定動物脂肪及回收廢氣與塑料製成的噴射燃料。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估算,「永續航空燃油」比傳統燃油可減少80%的碳排量。

荷蘭皇家航空於2011年成為全球第一家使用「永續航空燃油」的商用客機後,10多年來,「永續航空燃油」的熱度不減,且年年供不應求,據IATA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球有超過45家航空公司、逾51萬航班使用「永續航空燃油」。

隨著國際航空業展開「搶油大戰」,全世界最大的「永續航空燃油」製造商、芬蘭籍的納斯特(Neste)索性與美國速食業龍頭麥當勞和塔可貝爾合作回收廢油。

新加坡搶佔「永續航空燃油」先機

而且納斯特計畫在新加坡擴廠,一旦完工,未來預估每年可生產100萬公噸的「永續航空燃油」,屆時新加坡也將順勢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永續航空燃油」生產國。

除新加坡外,美國和澳大利亞也積極發展「永續航空燃油」,其中,美國運輸部、能源部和農業部組成跨部會機構,聯手推動永續生質燃料。而澳大利亞的綠色投資銀行則集中投資永續生質燃料。

臺灣也不落人後,目前,臺灣的長榮航空和華航都公開承諾逐年提升「永續航空燃油」的使用佔比,以於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但成本卻是最大的痛點,因為地溝油提煉的「永續航空燃油」價格比傳統燃油貴2至7倍。

華航表示,5月首次添加10%「永續航空燃油」的示範航班從新加坡起飛,單趟成本增加新台幣30萬元(約9674美元)。而長榮的評估則顯示,若所有航班都添加2%的「永續航空燃油」,一年的燃油支出將高出新台幣28億元(約9000萬美金)。

臺灣自產「永續航空燃油」難獲國際認證

據一位不願具名的航空業人士透露,為了降低「永續航空燃油」的造價,臺灣民航局多年前評估過臺灣的生產技術後,曾委託國營石化公司中油向聯合國轄下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申請設廠,因為各國的「永續航空燃油」產線須先經隸屬ICAO的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少計畫(CORSIA)認證,確認製程及成品符合國際永續發展與碳驗證(ISCC)規定,才能設廠量廠,但臺灣受限於政治因素,亦即不是「聯合國列名的會員國」,設廠申請慘遭駁回。

美國之音向中油副總兼發言人張瑞宗求證,他說他對此申請案不知情,但中油積極配合臺灣政府和航空業者對「永續航空燃油」的需求,唯現階段臺灣在政策和料源等環節都未到位,發展「永續航空燃油」有難度。臺灣民航局也告訴美國之音,未聽聞過此申請案,且針對「永續航空燃油」的推動,該局還處於收集資料的階段。

對此,位於臺北的臺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表示,臺灣在規劃淨零轉型政策時,長期忽略航空業的責任,其2022年的碳排總量為911萬噸,是排碳大戶。他還說,華航飛至新加坡的示範航班,僅於返程航班添加「永續航空燃油」,不完全符合減碳邏輯。另外,臺灣的「永續航空燃油」產線若依賴進口廢油料源,等於多了一趟碳足跡,就跟製造生質燃油的出發點背道而馳了。

位於臺北的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則說,發展「永續航空燃油」對任何國家都構成壓力和挑戰,臺灣也不例外,首要之務是找到穩定的廢食用油源。

據臺灣環保署估算,全臺灣2300萬人一年的廢食用油量約8萬噸,數量少得可憐。

基於臺灣缺廢油的先天劣勢,簡又新認為,進口地溝油也是解方,但須做好管制措施,避免地溝油流入市面,被不良業者再製成食用油。他呼籲臺灣主管部門盡快擬訂規章,以解決回收及提煉再製技術上的難題。

簡又新告訴美國之音:「困難是每家每戶怎麼收?這個不像污水下水道(的廢水回收)。交給臺灣的兩大石油公司中油跟台塑(來產制「永續航空燃油」),我也不相信,他(們)馬上可以做得出來。」

他說,若臺灣能突破發展「永續航空燃油」的挑戰,對境內的環境保護和創新產業都有利,也有助於臺灣打造區域性的轉運中心。

中國廢油履歷造假遭撤證 臺灣業者有機可趁

ISCC是依據歐盟再生能源指令等規章為依據而授權成立的生質燃料認證機構,為加強對原物料的監管,根據臺灣經濟日報報導,ISCC於4月20日公開表示,在中國的突擊審查中,查獲逾70家廢油回收工廠有大量產源不明的油品,且至少8家公司因產源履厲造假而被撤證。

永瑞實業的林修安認為,臺灣若發揮其強項在發展「永續航空燃油」上,包括建置人工智慧(AI)檢測、物聯網(IoT)技術、區塊鏈系統,並與「永續航空燃油」料源國家洽談合作,以臺灣的智能回收技術來換取該國的原料,擺脫中游的「產制」思維,才有突圍的機會。

他說,關鍵核心是收集回收廢油數據,利用AI快速檢測廢油的重量、位置和時間等數據,並透過IoT技術上傳雲端區塊鏈,讓原始數據無法被篡改。只要臺灣發揮其科技優勢,「永續航空燃油」生產跟製造就不一定受限於臺灣境內,因為就成本估算,任何臺灣公司投資生產「永續航空燃油」都很難收支平衡。

臺灣環境規劃協會的趙家緯也說,臺灣應擺脫傳統的採購心態,提早投資布局並建立階段性的預購承諾,不該坐等「永續航空燃油」商業化後,才搶當買家。

他表示,在發展「永續航空燃油」上,臺灣尚未系統性地建構投資研發,也缺乏整體的政策規劃,臺灣農業部、交通部民航局和經濟部能源署的跨部會合作更不夠,包括作為國營事業的中油應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