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歌手刀郎的新歌《羅剎海市》與蒲松齡《聊齋誌異》中的一篇故事同名,引發眾人熱議。(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2004年以一曲《2002年的第一場雪》出道,並打響名聲的中國歌手刀郎,日前推出新專輯《山歌廖哉》,再次爆紅,其中一首《羅剎海市》引發眾人議論,屢次衝上熱搜。
《羅剎海市》除了因為歌詞、曲風都跟過去截然不同而引發關注之外,更因為與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小說集《聊齋誌異》裡的一篇故事同名,引發吹捧。有網友查閱典籍之後,大呼找到刀郎創作《羅剎海市》的弦外之音了!
今年52歲的刀郎,曾憑《衝動的懲罰》榮獲「金唱片」獎。聆聽刀郎的歌曲,能夠透過其滄桑渾厚的唱腔、豪邁粗獷的曲風,以及直白的歌詞,深刻感受到歌手直來直往的性格及不迂迴的想法。然而,在這次推出新歌後,震撼了不少人!
有歌迷認為,刀郎沉寂多年後的復出,帶來了寓意深刻的作品,令人聽起來酣暢淋漓,曲調包括了民歌、小調、搖滾等多重元素,實在是「曲風大變」。
由於《羅剎海市》之名涉及蒲松齡《聊齋誌異》,因此獲得最多關注與討論。有網友比對了兩者之後強調,這首歌曲的歌詞寫得十分晦澀,「沒點文化還看不懂」,另有不少網友試圖解讀歌曲《羅剎海市》的「弦外之音」。
蒲松齡創作的《羅剎海市》簡單、好懂,故事內容指中國兩萬六千里之外有一個羅剎國。一天,長相俊美的中原人馬驥前往羅剎國經商,驚訝發現羅剎國人長得奇形怪狀,以醜為美,醜者能成為官員。馬驥身處在美醜顛倒之地,貌美根本起不了作用,反倒備受排拒。事態發展導致馬驥選擇將自己的臉給塗得漆黑,進而得到眾人交口稱讚,該國國王還因其「貌美」封他為官……
根據社群媒體微信一篇評論表示,蒲松齡曾經自己評價「羅剎海市」是「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舉世一轍。小慚小好,大慚大好。」意思是指社會美醜顛倒,越是不好的越是受到世人歡迎;人不能夠以真實面目跟人相處,否則會被視作怪人;美好理想只存在幻想中,不論是奇珍異寶或純潔高尚的心志,都只能夠在海市蜃樓中尋找了。
有多家陸媒報導,《山歌寥哉》的靈感是來自《聊齋誌異》,這是刀郎繼2020年發布專輯《彈詞話本》後,結合聊齋文本跟民間曲牌印象的主題概念專輯。有評論認為,在《山歌寥哉》中,有11首作品是屬於這個時代的「山歌」。然而,不少人想進一步知道刀郎創作《羅剎海市》的真實意圖。
目前出現的最多解讀是刀郎製造了大格局,藉著《羅剎海市》來抨擊當今華語樂壇、娛樂圈的「虛假繁榮」與各種醜陋現象,或抨擊流量文化下的「以醜為美」,亦有人「對號入座」,認為歌詞中所提及的「他見這羅剎國裡常顛倒,馬戶愛聽那又鳥的曲,三更的草雞打鳴當司晨」等詞句,是在影射自己過去跟樂壇數位同行,例如歌手那英、汪峰、楊坤等人的恩怨。
時評人士秦鵬近日評論說,關於分析《羅剎海市》是在講述刀郎跟其他歌手或電視節目的恩怨,雖有道理,但也屬於過度解讀,因為刀郎身處文藝圈中,見多各種蠅營狗苟,以歌曲諷刺亂象很正常,但若說刀郎復出只為復仇,可是將刀郎與蒲松齡給看得太小了。
秦鵬建議大家靜心聽《羅剎海市》,屆時將會發現,刀郎是用心在歌唱,而最後的「到底那馬戶是驢,還是驢是又鳥雞,那驢是雞那個雞是驢……那馬戶又鳥,是我們人類根本的問題」,則是唱出了刀郎對社會的真實感受。他認為,對人生有深刻認識的人,思想得到升華,是不可能成為滿肚怨氣,一心想復仇的人。而透過對男主人翁馬驥的描述,能看出刀郎是真正看懂了蒲松齡的這個故事。因為蒲松齡珍惜人間美好,才會猛烈抨擊現實,而黑白顛倒的現象,也並非是羅剎國獨有。
秦鵬強調,透過刀郎創作的歌詞,能發現他心中有清晰的善惡美醜的界線,這並非一味發洩,是已經洞察世事,卻借藝術來點評百態人生!
秦鵬亦讚揚《老北京茶館》的館主李政在解讀《羅剎海市》上,是真正看懂它的時評人。李政認為,刀郎是在向粉絲、聽歌的中國人,傳遞「我們是人!不應該將自己降低為驢馬、雞鴨、禽獸。對這個淪喪的世界,要保持不動的真我,別隨波逐流」的訊息。
筆者認為,在這個倫理道德逐漸低下,以及對精神價值不再如古人般重視的社會中,心存理想之人,理應會想要真實刻劃這個世界諸多讓人見怪不怪的奇異亂象。刀郎應當亦是如此,但除了描摹離奇世事之外,他也不忘以「愛字有心心有好歹,百樣愛也有仟樣的壞」等文詞來訴說人類本就有千百態,亦透過馬驥這一號曾經將臉抹黑來換取認同,最終堅守與妻子約定的美好人物來傳遞希冀與理念。刀郎在描寫之際,對世人的提醒及批判力道亦隨之發出。
徐徐思來,存活在價值觀快速變遷的不古俗世間,是否要放任自己隨波逐流,讓心靈逐日蒙塵到老死,我們究竟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答案已是不言而喻!
如若您也聽過了刀郎的這一首《羅剎海市》,不妨在下方留言,跟大家分享您的體悟與觀點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