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圖片來源:公用領域 自由亞洲電臺)
【看中國2023年5月27日訊】審計署催促下,香港公共圖書館大手禁書,以維護國家安全之名,厲行思想控制,結果不但「敏感」題目的異議書籍全數下架,甚至把一些「敏感」作者的其他作品,也格殺勿論。
其實禁書不單違反思想自由言論開放的文明原則,操作上也必定十分兒戲。《明報》調查發現,過去兩年至少有195項涉及政治議題及人物的資料或書籍下架,不過有多少項經過仔細研究,指出問題所在再徵詢法律意見,相信絕無僅有。不過,審查者就算沒有認真從頭到尾看過作品,單憑標題和作者便作決定,也完全可以理解。試想,先來一個讀書報告才決定是否禁書或移走錄影資料,功夫非常繁重,近乎不可能的任務,更何況整個過程不用交代也不受監察。
嚴格來說,公共圖書館館員需要看過每一頁藏書、每一格錄影,才有把握可以刪除一切直線曲線或軟的硬的「反動」資料,甚至需要定期再審,追上政治形勢的需要,才算盡職審查保障國家安全。但香港公立圖書館共藏有超過一千五百萬項資料或書籍,單從人手看,注定是馬伕行事,只有根據一些關鍵字詞來做決定,「有殺錯無放過」。
不過,寧枉毋縱丶寧濫無缺下,特區當局製造又一個一塌糊塗的香港故事。今次的審查擺明因人廢言,例如鄺俊宇的愛情文集丶黃照達的親子漫畫丶吳靄儀的生活小品、彭志銘的粵語研究丶尊子負責插圖的書籍等等,都一概遭殃,完全言不成理。反而其中部分書籍可以在大陸城市的圖書館找得到,偏偏在這個國際都會,卻為了「國家安全」而一律下架,難道說好大陸故事比香港的更重要?
可見眼下的香港,不但收緊政治尺度,扼殺言論自由,公共行政更是紊亂不堪。首先是觀念不清。特首李家超解釋,圖書館有責任確保館藏符合「香港利益」,但何謂「香港利益」,從來沒有界定,但沒有界定不等於沒有責任,因為被下架的書籍或錄影製作便等於不符合「香港利益」,作者和出版商若認為有損聲譽,大可控告政府誹謗,以鄺俊宇的《有一種幸福叫守護》或者區家麟《潮池》散文集為例,若政府指明或暗示不符合「香港利益」而下架,誹謗官司肯定不勝無歸。
其次是整個禁書過程竟然純屬康文署的行政決定。有份負責國安法的保安局不知是沒有提供專業意見,還是沒有專業意見提供,一直置身事外,而康文署亦從不徵詢公共圖書館諮詢委員會的意見,無疑可免去向公眾交代,但沒有壓力下,一切隨隨便便,沒有一套有理有據的審查準則,也沒有可以交代的工作程序,到了公眾質疑,又可以怎樣招架?
特首一味說館藏符合「香港利益」,但連禁書有何具體標準和程序也拖泥帶水,正好說明,特首施政目的不在乎服眾,不在乎效率,而只在乎自己也不能說清楚的「香港利益」,當政策出了問題,也純屬你的問題,因為施政和他自己既然為了「香港利益」,當然沒有錯,錯的永遠是香港人。
這套信念已經成為李家超辯護政策的萬能鎖匙。例如香港與大陸設立器官移植互助機制,近五個月來衛生署收到近六千宗器官捐贈人士取消登記,其中過半未曾登記捐贈。在他看來,互助機制有「香港利益」更有「國家利益」,所以香港人不會真心退出的,因此李家超對大批人退捐深表懷疑,甚至認為有人在「破壞整個系統」,需要追究,卻連基本情況也未搞清楚,例如登記系統設計有什麼問題丶器官移植互助機制有何可疑之處等,便破口大罵。
同樣,長者乘車優惠計畫由65歲降至60歲,必定吸引更多長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少乘客為求方便,短途旅程卻搭乘車資較高的長程車,反正車費都是兩元,政府因此須付出較多的津貼。其實問題不在於乘客,而在於津貼的規則。一來沒有規定公共交通工具必須分段收費,二來津貼額不是按車費的比例計,而是一律兩元。政府覺得津貼付多了,首先要檢討現行津貼規則是否出了問題,而不是如特首那樣錯誤指責受惠者濫用優惠計畫,因為他們不過依規則行事。
一個特首只須開口「國家安全」,埋口「香港利益」,但可以不著邊際丶不講程序丶不理民意丶不顧實際丶不用問責,而一切政策卻可堅持錯誤到底,正是目中無人因此施政如入無人之境的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