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練,一流父母這樣做。(圖片來源:)
中國大多數父母,首先是孩子的保姆。
他們含辛茹苦,將主要精力放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層面的看護照料上,滿足孩子在飲食、穿著、玩具、娛樂等方面的需求,這些行為構成了「親職教育」很重要的內容。
在父母與爺爺奶奶的悉心照顧下,孩子吃得飽穿得暖,身體茁壯結實。但是這樣對孩子「養育」的職能卻漸漸變成了單純的「養」,而「育」的職能就在大人無盡的關愛中被弱化掉了。
如果父母只會做孩子的保姆,當孩子慢慢長大後,有一天父母突然發現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差距很大,於是只能沈重地認為:自己的孩子「先天」就比別人的孩子差,也只能這樣了。
這種保姆式的父母,由於對孩子的成長與教養缺乏長期、系統及全面性的規劃與實踐,在這樣只會「養」不懂得「育」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如果自己沒有擺脫的意識,有可能會庸庸碌碌一輩子。
二流的父母,是孩子的教練。他們會利用各種手段與方法,逼迫孩子學習各種技能與才藝,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在這種教育理念下,誕生了無數的中國虎媽與狼爸。
「每天挨頓罵,孩子進北大」,這是「中國式狼爸」的口號。
他堅持「用最傳統、最原始的古老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們從小背《三字經》《弟子規》,背不上來就要打人。
「狼爸」不準孩子看電視,不準自由上網;孩子是民,家長是主;打是一種文化。他「把三個孩子打進了北大」。
狼爸會說:「我這種打可能被大家誤會了……打只是輔助的手段。打之前要把道理講清楚,怎麼做是對,怎麼做是錯,怎麼錯就怎麼打。其實教孩子什麼方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接受好的規矩,形成好的習慣,樹立好的目標,這是根本。打是打不出來這些的,但必須通過打。打和講道理一樣重要。」
時間會證明,這種教練式的虎媽狼爸教育方式,雖然讓孩子看起來比同齡人學會了更多的技能與才藝,進入了更好的大學。但是這種教育方法很容易扭曲孩子的本性,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扭曲、偏激,最終受害的還是孩子。
接受這樣的教練式教育,孩子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效果也不好說。
1、一流的父母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有個媽媽帶小孩去逛百貨商場,媽媽覺得孩子一定會喜歡這個熱鬧的場所,可是孩子在商場裡一點也不高興,甚至有些害怕,吵著要離開。
她不明白,一向喜歡玩耍的孩子怎麼會不喜歡這個漂亮又熱鬧的商場呢?
但是,當她蹲下來問孩子是什麼原因的時候,她知道了,在小孩的角度中,孩子只能看見一條條的人腿,以及一些高大的櫃子,一點也不能讓小孩賞心悅目,反倒讓小孩覺的不舒服,而以大人的高度與角度,是看不見這些情境的。
家長在和孩子相處時,應該蹲下身來,從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方能掌握與了解孩子的聽覺、視覺與理解特性。
很多父母會從大人的角度,和孩子互動,直接或間接的安排與命令孩子怎麼做、怎麼玩、怎麼說。
其實小孩就是小孩,身體和思想都還有待成長,如果單站在大人的立場看問題,就很難弄明白孩子的喜怒哀樂。
只有蹲下來,大人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知道在他的高度,能看見什麼,才能跟孩子更有效地溝通和交流。
2、一流的父母教孩子管理時間
為什麼有些小孩的學習成績差,有的小孩的學習成績好!
很多人都會說,人的智商有高低,努力各不同,成績各不同!
但是很多家長往往會忽視這一點,真正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並不是智商,而是孩子對時間的管理。
這就是有些父母想方設法的讓孩子補習、熬夜,最終也學不過另外一些同學。因為孩子並沒有掌握好時間管理的訣竅,分配好時間,有效率的去學習。
3、一流的父母教孩子獨立思考
有些父母把小孩生活上的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當周到,但是從來就沒有想到什麼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慮、去解決、去處理的。
當孩子遇上困難時,有些父母常常立馬就幫孩子把困難解決了。漸漸地,當孩子再遇上困難時,也不願意思考了,就指望著父母的幫助去解決問題。這將會扼殺了孩子的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凡是愈有思考能力的孩子,他們的求知慾望就會愈強,終身學習的能力就會愈強,創造力就會愈強。
具有這種能力的孩子,能夠與時俱進,不斷的自我要求,不斷的學習,來激發自己的潛能克服難關。
針對不同的孩子,家長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具體問題,提供機會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自己面對問題,並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