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子莫若父,這些名人父子的對話,所包含的智慧和教訓發人深省。(繪圖:Mimi Zhu/看中國)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十分看重家庭教育,作為一家之主的父親,對於自家子女的影響力更是不言而喻。都說知子莫若父,下面4對中國歷史上的名人父子的對話,其中所包含的智慧和教訓發人深省。
一、周公與伯禽
《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當初姜太公受封於齊國,僅過了五個月,姜太公就回來向周公匯報自己在封地的施政情況。周公說:「你為何匯報得如此迅速?」
太公說:「我簡化了當地君臣之間的儀節,一切從其風俗去做。」
而周公的兒子伯禽受封至魯後,卻等到整整三年以後才向周公匯報施政情況。周公說:「你的匯報為何如此遲晚?」
伯禽說:「變其風俗,改其禮儀,要等服喪三年除服之後才能看到效果,因此我匯報的遲了。」
周公因此嘆息說:「唉!魯國後代將要為齊國之臣了!為政不簡約易行,人民就不會親近;政令平易近民,人民必然歸附。」
原文:魯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魯,三年而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遲也?」伯禽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後除之,故遲。」太公亦封於齊,五月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及後聞伯禽報政遲,乃嘆曰:「嗚呼,魯後世其北面事齊矣!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二、孔子與孔鯉
據《論語·季氏》記載,有一次孔子獨自站在堂上,他的兒子孔鯉快步從庭院裡走過。孔子看見兒子就問:「學《詩》了嗎?」孔鯉回答說:「沒有。」孔子就說:「不學《詩》,就不懂得怎麼說話。」孔鯉回去就學《詩》。
另一天,孔子又獨自站在堂上,孔鯉快步從庭院裡走過。孔子看見就問:「學《禮》了嗎?」孔鯉回答說:「沒有。」孔子就說:「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孔鯉回去就學《禮》。
原文:(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
三、鐘繇與鐘毓、鐘會
據《世說新語•言語》記載,鐘毓兄弟倆小時候,有一次趁父親白天睡覺時,一塊去偷藥酒喝。他們的父親當時已睡醒了,卻姑且裝睡,看他的兒子們會怎麼做。
鐘毓行過禮才喝酒,鐘會只顧喝酒,並不行禮。
過了一會,父親鐘繇起身追問鐘毓:「你為什麼偷酒喝時還要行禮?」鐘毓回答說:「酒是完成禮儀用的,我不敢不行禮。」
鐘繇又問鐘會:「你又為什麼不行禮呢?」鐘會回答說:「偷酒喝本來就不合於禮,因此我不行禮。」
原文:鐘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毓拜而後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十分看重家庭教育(繪圖:志清/看中國)
四、司馬談與司馬遷
《史記·太史公自序》記載,司馬談握著司馬遷的手哭著說:「我們的先祖是周朝的太史。遠在上古虞夏之世便顯揚功名,職掌天文之事。後世衰落,今天會斷絕在我手裡嗎?你繼做太史,就會接續我們祖先的事業了。
現在天子繼承漢朝千年一統的大業,在泰山舉行封禪典禮,而我不能隨行,這是命啊,是命啊!我死之後,你必定要做太史;做了太史,不要忘記我想要撰寫的著述啊。再說孝道始於奉養雙親,進而侍奉君主,最終在於立身揚名。揚名後世來顯耀父母,這是最大的孝道。
天下稱道歌誦周公,說他能夠論述歌頌文王、武王的功德,宣揚周、邵的風尚,通曉太王、王季的思慮,乃至於公劉的功業,並尊崇始祖後稷。周幽王、厲王以後,王道衰敗,禮樂衰頹,孔子研究整理舊有的典籍,修復振興被廢棄破壞的禮樂,論述《詩經》、《書經》,寫作《春秋》,學者至今以之為準則。
自獲麟以來四百餘年,諸侯相互兼併,史書丟棄殆盡。如今漢朝興起,海內統一,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我作為太史都未能予以論評載錄,斷絕了天下的修史傳統,對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記在心上啊!」
司馬遷低下頭流著眼淚說:「兒子雖然駑笨,但我會詳述先人所整理的歷史舊聞,不敢稍有缺漏。」
原文:太史公(司馬談)執遷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後世中衰,絕於予乎?汝復為太史,則續吾祖矣。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余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稱誦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風,達太王王季之思慮,爰及公劉,以尊後稷也。幽厲之後,王道缺,禮樂衰,孔子脩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自獲麟以來四百有餘歲,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汝其念哉!」
遷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敢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