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善軒認為習近平在2013年上任之初就在下一盤大棋。(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11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報導)最近有網友留意到香港學者、時評人趙善軒早在兩年前(2020年10月5日)的節目中,已成功預測供銷社會捲土重來。當時其觀點受到質疑,不少網友堅稱供銷社不會捲土重來,因為中國會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為何可以早於他人洞識先機?趙善軒在最近的節目中笑指「因為對習近平有信心」,習近平在2013年上任之初就在下一盤大棋……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現在供銷社全年的生意額是6.2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佔全國銷售額14.2%;即全國人民每消費100元,其中14元花在供銷社上。
6.26萬元是什麼概念呢?趙善軒舉例,全世界最大的零售集團Walmart(沃爾瑪)一年的生意額是5,728億美元,(按7.1人民幣兌1美元的匯率計算)約合4.07萬億人民幣。可見中國供銷社比Walmart還厲害。
他說,1950年代至90年代,供銷社在中國經濟中具重要地位,「我們以前回大陸要在供銷社買東西,在友誼商店購物、在人民食堂(國營食堂)吃飯。」國營食堂、人民公社和供銷社三位一體,但隨著90年代改革開放的深化,普羅大眾慢慢轉去私營市場消費。
「2013年以前,供銷社一直被淘汰中。但到2013後習近平上台,又重新在農村振興供銷社。」
為何早在2020年就成功預言供銷社會坐大?趙善軒說,因為他用了十年時間,深入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的結論就是:習近平在十年前已經開始走一步大棋。」他指出,大棋的最後一步就打一場大仗,所以習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這場戰爭而部署的。
他舉例指,有人以為「一帶一路」是所謂去產能、去庫存的手段,這當然是一個目的;但是最後習近平要的是聯合國的話語權,「結果現在做到了」。
「國進民退」是習近平的另一個戰略部署。一旦(開戰)中國要與西方決裂,經濟就不可能過分依賴民企,因為民營企業很多的貨都是從外國來的,「與外國切斷一切聯繫,仍然有供銷社,仍然有國營經濟,仍然有人民食堂,因此要讓國營企業成為中國主要的經濟命脈。」
習近平的「國進民退」會將整個中國過去40年的經濟打回頭,有些人理解不了?趙善軒表示,很明顯習近平不想只做一個「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領導人」,十年就下台,而是希望永世做下去。
就如同朝鮮的金家王朝,「作為一名統治者,國家多窮都沒關係,只要他的權力穩固,他就可以永續,期間可以繼續享盡榮華富貴。」相反,「國家有錢,做十年,退休之後可能在開會期間被人帶離場」,這就是分別所在。
提及供銷社起源,趙善軒指,供銷社災難的起點是1953年,當時中共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糧食統制,而朝鮮戰爭正是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之一。換言之,供銷社本身的目的就是為了打朝鮮戰爭所做的國內戰略部署。
趙善軒解釋,因為戰爭時期,先要養飽軍隊、黨員,因此不能依靠商人,否則錢讓商人賺了。所以由政府直接統銷,向農民收購,但農民是吃虧的,因為糧食賣給政府,就失去了議價能力。
「政府定價,你一定要賣,然後政府把收購的糧食優先運送到前線,供給中南海,再供給黨員、基層幹部,剩下的拿到供銷社販賣。當然這就會造成饑荒。」
趙善軒認為,如今供銷社死灰復燃,和習近平的戰爭部署有直接關係。「習近平上台以後,一直勿忘初心、毋忘使命,除了思想上希望走回馬克思主義之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偉大復興——收復台灣。」
「既然要打台灣,民營經濟就不能夠再是中國以後的發展軌跡」,他笑指,民營經濟不可靠,很多漢奸,要勾結外國勢力,加上民營經濟有原罪——他們本身要賺錢,所以涉及太多不穩定因素,因此習近平認為,「倒不如在現在這一刻逐步、逐步加大公營經濟、國有經濟和計劃經濟的發展規劃。」這就是供銷社捲土重來的原因。
他強調,不僅糧食是戰略物質,日用消費品也是戰略物質,未來這些物品的供銷一體化都會慢慢掌握在政府手中,「目的是希望這場戰爭來到的時候,還有國營的經濟可以支撐。大家只要餓不死就可以。正如王岐山所說中國人吃草也可以吃三年。」同理社會主義房屋改造也是如此。
趙善軒補充道,很多人都不了解習近平「初心」的內涵,大家可以這樣思考:「做了退休幹部,始終會被人淡忘,始終被人邊緣化。唯有透過軍事實力,透過偉大戰績,才能夠讓他自己在世上的影響力不斷伸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