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正在研究放寬科技公司IPO(首次公開募股)標準。(圖片來源:龐大衛/看中國)
【看中國2022年9月21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香港聯合交易所(港交所)新聞發言人表示,正在研究放寬科技公司IPO(首次公開募股)標準。或是為中企開綠燈,目前中企在港交所市值佔比已經超過八成。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香港聯合交易所(港交所)新聞發言人表示,正在研究在上市規則中新增一個章節,以滿足產品商業化尚處於早期階段的科技公司的上市融資需求。
作為全球領先的證券交易所,港交所曾經多次登上全球IPO(首次公開募股)集資額榜首,尤其是2018年進行上市制度改革,允許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和同股不同權創新公司和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在香港上市後,香港資本市場的多樣性、流動性持續提升。
不過,自從2019年起,爆發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實施港版國安法和疫情大流行之後,市場整體低迷和內外部環境影響,港股IPO數量和交易量都出現了明顯下滑。
談及此次研究放寬大型科技企業上市門檻,港交所新聞發言人表示,「港交所將繼續推進各項措施,以確保我們的市場和上市制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並會不斷完善我們的監管。」
早前,曾有知情人士透露,港交所正在計畫一個新的18C章程方案,可能涉及的公司類型包括新能源、軟體即服務(SaaS)、平臺即服務(PaaS)、智能製造和機器人、半導體、量子計算、自動駕駛和人工智慧等。
港交所今年8月發布的《2022年半年度業績》顯示,上半年實現收入及其它收益89.37億港元,同比下降18%,實現歸母淨利潤48.36億港元,同比下降27%。
今年以來截至9月15日,港交所新上市企業數量僅50家,募資資金淨額合計501.08億港元。相比往年,上市企業數量和募集資金淨額均大幅下降。這也導致了港交所IPO(首次公開募股)募資退出全球前5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新上市企業多為中資企業,港交所似乎成為中企融資通路。
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日前參加大灣區研討會致辭時表示,大陸企業在香港的經濟佔比擴大,香港已成為大陸企業首選的國際融資平臺,截至7月底,有約1400間中資企業在香港上市,佔上市公司總數的一半;以市值計算,更佔比超過八成。
陳茂波又說,去年底有超過600間大陸企業在港設立地區總部或辦事處,這反映中資對香港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有其重要性。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公司到海外融資,一是為了融資,二是為了影響力。因為北京當局控制外匯儲備,中企想要外匯擴展海外業務愈發艱難,因此到海外融資是個渠道。在美國上市的前景也越來越不容易,因為美國證監會的規則嚴格,財務造假、不願給予審計報告底稿的公司都面臨被強制退市。所以,香港就成為中企青睞之地。但在港版《國安法》的作用下,香港的政商環境越來越差,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