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臺軍演擴大矛盾 孤立臺灣物極必反(圖)

作者:杜耀明 發表:2022-08-12 06:2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臺灣警戒中共騷擾
臺灣警戒中共騷擾(圖片來源:Annabelle Chih/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8月12日訊】北京圍繞臺灣軍事演習演不停,風險不僅是擦槍走火而衝突升級,弄得一發不可收拾,更在於事件推演下去,北京成為眾矢之的,不論外交或軍事都受到孤立,成為侵略者俄羅斯的翻版。

今次中共軍事演練可視為武力攻臺的第一步。解放軍實彈射擊,戰機軍艦越過台海中線,甚至進入臺灣鄰近海域空域,加上發射導彈和黑客襲擊,就是要威嚇臺灣人,製造社會恐慌,以期不戰而屈人之兵。即使臺灣沒有屈服,北京覺得已討了便宜,通過軍事演習模糊台海中線,隨時闖入臺灣鄰近海域,以顯示台海是中國內海,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

不過,中共今次的武力恐嚇毫不奏效,臺灣人只覺討厭卻不恐慌,政府亦冷靜應對,社會秩序如常,反而軍演將中臺、中美及中日的三面矛盾同時擴大。首先,軍演顯示北京軍力,但也代表統一對臺灣人沒有吸引力,「一國兩制」如同緊箍咒,怎會自願接受?唯有靠武力脅迫,而脅迫只令人更抗拒。其次,美國議長佩洛西訪問臺灣得到民主、共和兩黨支持,北京以此為由大規模軍演,無異於挑戰美國國會,而軍演又將五個導彈投入日本的經濟專屬區,不論有意無意,臺灣的安全也成為關乎日本的安全了。一次軍演,北京進一步疏遠了臺灣人,卻一手將美國和日本拉進來。

更嚴重是,今次軍演只會加深民主國家對中國的惡感和戒備,也必然導致更大的外交孤立。自習近平總書記上臺以來,南海興建人工島和軍事措施,中印邊境衝突連連,加上中俄關係屬於無止境友好,早令民主國家對北京刮目相看,而今次軍事演習不外再次證明北京的單邊主義,可以不顧地緣政治風險,不顧臺灣與中國大陸互不隸屬的憲政現實,也不顧臺灣人的意願,一句臺灣屬於中國領土,便試圖以軍事行動改變政治現狀。

不過,北京的強硬態度,也招來強大的「外國勢力」為臺灣撐腰。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三國國務卿及外長聯合聲明,呼籲北京切勿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七大工業國外長和歐盟外交代表亦重申對台海穩定的共同承諾,一些跨地域的國會議員組織亦紛紛要求北京停止對臺灣的軍事恐嚇,甚至表明日後會與臺灣保持定期交往,以示支持。

重要的是,這些國家都強調「一個中國」政策不變,但同時認定民主的臺灣有生存的權利,不容武力侵犯,反映北京孤立臺灣的外交及軍事手段,已到了物極必反的地步。未來數個月,德國聯邦議院、英國下議院、歐洲議會均有計畫組團訪問臺灣。換言之,「一個中國」政策下,各國政府不便與臺灣有官方交往,但議會作為民意代表機構,則可與實踐民主的臺灣定期溝通,以示道義支持,甚至透過議會的法案,制定有利臺灣的措施。

例如,美國參議院制訂「臺灣政策法」,原本只限定向臺灣提供指定類別的武器,但有見由於北京的圍臺軍演,現在已經取消限制,待法例通過後,美國將可提供任何武器,以滿足臺灣的防衛需要。不錯,北京可以指責別國有違它所界定的「一個中國」政策,但更值得檢討的是,何以武力統一臺灣,反而刺激更多民主國家支持臺灣呢?

眾所周知,臺灣對美國有莫大的經濟及軍事利益。例如臺灣是全球晶元最大產地(63%),生產超過九成10納米以下先進晶元,長期是蘋果、英特爾和高通(Qualcomm)等巨企的主要供應商,而臺灣海峽是全球大約一半貨櫃船都使用的海路通道,是全球供應鏈的一部分。戰略上,美國認定中國是頭號對手,更有圍堵中國於第一島鏈(由日本經臺灣再至菲律賓、越南)以內的政策。根據美國《外交事務》雜誌的分析*,臺灣有助美國監測解放軍海陸空以至水底的軍事活動,因此不難理解,美國總統拜登幾次刻意失言,也聲言大陸侵臺便會派兵守衛臺灣。

經濟及戰略利益俱在,美國從來不會對臺灣袖手旁觀。只是北京看來並不明白,今次封鎖臺灣的軍事演習,只會令美國及其盟友,可以和平使者的身份,更堂而皇之介入兩岸衝突。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