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王小洪正式被任命為公安部長,公安系統這個中共的「刀把子」被習近平掌握的更加牢固了。(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6月30日訊】6月24日,中共人大常委會會議閉幕,公布了一批人事任免名單。其中包括免去趙克志的公安部長職務,任命王小洪為公安部長。此後,據中央政法委官網「中國長安網」最新信息顯示,王小洪已被任命為中央政法委副書記。
去年11月19日,王小洪接替趙克志,出任公安部黨委書記,成為中共公安部事實上的「一把手」。現在,王小洪正式被任命為公安部長,公安系統這個中共的「刀把子」被習近平掌握的更加牢固了。
王小洪還兼任公安部特勤局黨委書記、局長。
中共公安部特勤局的警衛對象,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包括「四副兩高一委」,即中共國家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最高法院院長、最高檢察院檢察長、國家監察委主任。
也就是說,上述副國級高官都處在王小洪手下人馬的警衛、或者說監視之下。當然,這些高官的一舉一動,會通過王小洪,及時傳遞給習近平。
這是中共歷來的規矩,不管他們在公開場合表現得多麼「團結、統一」,從歷史上看,中共黨內鬥爭貫穿其百年以來的整個歷史。
而我們今天和大家聊的就是習近平現在面臨的這場「生死之戰」。
先來說一下最近中共幾大重要喉舌出現的罕見一幕。
中共四大喉舌現罕見一幕
最近一段時間,習近平這邊可謂是動作不斷,內鬥信號非常明顯。對於這些中共內鬥,很多網友的想法很簡單,就像是中國那句俗話,「看熱鬧不怕事大」!中共內鬥越激烈,吃瓜網友越高興。畢竟在中共的暴政下,人們被壓迫的太久了。
讓我們用一分鐘,簡單回顧一下最近發生的事情。
6月17日,習近平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於十九屆中央第八輪巡視金融單位整改進展情況的報告》。
當天下午,政治局又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反腐敗「是一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重大政治鬥爭」。聲稱要「全面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
剛過2天,中共新華社19日報導,中辦近日印發了《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管理規定》。
而就在19號當天,罕見一幕出現了。
6月19日,《央視網》發表評論文章《全面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同一天,《求是網》也發表評論員文章,標題和央視網相同;
緊接著第二天,《新華社》和《中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表評論員文章,標題全部是《全面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
請注意,這不是同一篇文章,只是標題相同。這等於各大喉舌各自公開表態,其信號比轉發文章還要強烈。
按照中共的說法,評論員文章從份量上看,是僅次於社論的重要評論。因此,中共幾大宣傳機器各自寫評論員文章,以完全一致的標題一起大造輿論,讓人不由得深思,接下來會出現什麼?從這幾大喉舌同時使用這麼具有戰鬥性的標題來看,可能接下來會有比較大的行動。
對於習近平和他的政敵之間的這種權力鬥爭,《北京之春》雜誌主編陳維健認為這是習近平的一場生死之戰。
習近平的生死之戰
中辦最近印發文件,對廳局級以上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作出一定的限制。文件要求領導幹部每年填報家人經商情況,違反者將被免職。
陳維健主編就此發表看法,他認為「這次反腐於以往不同的是要求填報,填報上交這是相當厲害的剎手鐧,習近平通過上交的表格,就牢牢地把領導幹部的生死握在手中。中共領導幹部有哪一個沒有子女與商有關係的,雖然並不一定是自己直接經商,大量的是通過白手套,但究竟起來白手套也是一樣的。誰能真過得去就看對習的態度。這次習近平反腐政治上更加明確,是為了二十大的連任開路」。
他認為中共黨內「反習的勢力一直都是存在的」,那麼習近平「如何粉碎這個勢力呢?」,當然最好的方式就是「反腐」。他說,「反腐是習近平駕輕就熟,屢試不爽清除政治對手的方式。當年習上臺穩住地位,最後成為一尊靠的就是反腐,前任的黨內大佬,除胡溫、江朱以外幾乎全部進了秦城,沒有進去的人除跪地輸誠,保性命以外無路可走」。
他認為,現在對於習近平和反習勢力來說,都已面臨生死之戰,他說,「習近平祭起了反腐之旗,對反習勢力是生死之戰,一當站隊就沒有了退路,雖然他們並不公開站隊,但只要不與習一致就是沒有敬畏之心,這也是罪不可容,他們不是現在當作貪污份子關進秦城,就是習連任後當作反黨分子受處,他們只有置於死地而後生。當然,對習來說同樣是生死之戰,如果說習近平執政伊始反腐是為了揚馬立威,...而這一次反腐不是立威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將反習勢力打下去使自己連任的問題,如果不連任,...是很難善終的。因此,這一次反腐...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是不勝則亡的鬥爭」。
中共黨內的反習勢力現在的一個重要招數,就是反習不反共。
反習不反共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主席弗雷德里克‧肯普日前在CNBC撰文說,習近平派遣特使吳紅波到歐洲進行為期三週的訪問,這被視為是北京在中共20大之前實施的高風險損害控制行動的一部分。
這個吳紅波是中共政府歐洲事務特別代表、前聯合國副秘書長,他這次訪問了比利時、塞普勒斯、捷克共和國、法國等幾個國家,據說,在每一站他都發出了類似的信息。
請注意,大西洋理事會主席肯普寫道,吳紅波表示,北京在很多事情上「犯下錯誤」,從處理疫情到戰狼外交,再到經濟管理不善。雖然吳紅波沒有直接談到烏克蘭戰爭,但他也有發出信息——旨在向歐洲人保證,相對於美國而言,他們是歐洲首選的合作夥伴。
肯普評論說,吳的做法和表態是反常的。一位因其中國商業利益而要求匿名的歐洲商業領袖說:「中方想改變故事的基調,以控制損害。他們明白他們已經走得太遠了。」
這個消息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很多人非常吃驚,覺得這似乎不像是習近平的行事風格。
也有網友對此產生質疑,表示在歐洲的媒體上並未看到相關報導。確實,如果習近平的特使到處「磕頭道歉」,這無疑是重大的轉向,眾多媒體消息如此靈敏,不可能不報導的。
然而,一個截然相反的消息在網路上出現了,讓這件事情頓時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成立於1972年,是美國一個無黨派背景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募款團體。其宗旨是致力於對跨大西洋問題和全球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等等。
它的官網上有一篇報導,一位歐盟高級官員說,「他們(中共)害怕失去歐洲」、「北京新的恐懼是,我們把中俄視為一體,我們與俄羅斯關係的嚴重惡化將導致與中(共)國關係的同樣惡化。」
請注意下面的內容。
報導稱,吳紅波此行第一站是布魯塞爾,據瞭解情況的人介紹,吳紅波並沒有帶來任何新的東西。一位德國外交官告訴作者,「公文包裡什麼也沒有」、「所以,認為他們(中共)能擺脫困境的想法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的。習近平確定的戰略方向,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是可以討論的。」
既然連討論都不能討論,這豈不是和所謂的「磕頭」、「四處認錯」截然相反?
顯然,上面有一方提供了假消息。
2021年1月28日,大西洋理事會發布了一篇《更長電報-走向新的美國對華戰略》。
這份電報宣稱「美國對華戰略的使命應該是使中國重回2013年前的道路,即回到習近平之前的戰略狀態。」,因此,「更長電報「被章天亮博士解讀為「換習不換共」。換句話說,這份電報的意思就是共產黨可以留著,但是習近平一定要換掉。
章天亮博士曾經在其節目中介紹,民主黨內部有一股勢力,這股勢力討厭習近平比討厭中共更甚,他們恨不得馬上換下習近平。中共還能夠在台上掌權一段時間,他們能接受,但是習近平再掌權,他們簡直忍無可忍。
然而,對於這個「更長電報」,美國國家利益中心研究員保羅.海爾向美國之音表示,把美國遭遇的中國挑戰全部歸因於習近平的個人領導是不準確的。海爾認為,報告對習近平個人的分析,「所有這一切都是事實」。但他認為,「許多美中關係中的問題的驅動力在習近平上臺前就已經存在和發展了,而且我認為,中(共)國對美國政策的變化具有其連續性的。」
海爾在《國家利益》網站的文章中寫道:「在他(習近平)前任領導下,中(共)國已經是一個公認的列寧主義政黨,具有深刻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這一點從未被遺忘。習近平的所有前任都將民族主義作為政黨合法性的重要支柱。」。
中共黨史專家、《晚年周恩來》的作者高文謙同意海爾的分析。他認為中共有實用主義的一面,如陷於文革泥潭中的毛澤東在跟尼克松見面時說,「你們是這個(大拇哥),我們是小拇哥;」鄧小平1974年聯大特別會議上說‘中國永遠不稱霸’,1989年六四鎮壓後又提出「韜光養晦」,那是因為實力不夠,但骨子裡都是要堅持黨的領導。這一點習近平跟他們一脈相承。香港今天的局面和中國今天的獨裁局面根子都在鄧小平。再往前說根子在毛澤東。」
美國國務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前高級官員評論說:「對準習近平?但習近平是共產黨的產物。」
這位前官員認為,「中共的指導思想就是認為美國為首的西方跟社會主義中國是水火不容的,西方會利用各種辦法把社會主義掐死。...鄧小平、江澤民都是這樣,認為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他認為,《更長電報》說要針對習近平,這恰恰反映了美國對華政策幾十年來的一個大敗筆,「從1940年代以來,美國對華政策就喜歡針對個人,一看周恩來,這個人很和藹,說話合情合理,於是就認為他代表的一切都是好的,沒看到周恩來背後一些主導性的意識形態的東西。所以這個《更長電報》是個非常混淆視聽的東西。」
大外宣
2018年8月24日,美國國會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共正在加強在美的影響力行動,包括收買華盛頓智庫,在所列舉的這些智庫中,大西洋理事會赫然在列。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政治和歷史系教授吳國光,曾是《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編輯,和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智囊團成員。今年的3月15日,他在《林瀾對話》節目中介紹說,
「其實很多大外宣的機構,都是在江胡時代得到重大利益的,他們很多都是江胡時代撥著款來養著的」。
他還說,「我們知道江胡時代,特別是江的時代,和西方有這麼深的深度勾連,所以在海外辦了很多各種各樣的宣傳機構。」
找到這裡,我們發現再一次出現了」江澤民「這個名字。一切似乎都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