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国2022年6月5日讯】(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4日是「六四事件」33週年。前總統馬英九在臉書公開呼籲北京當局勇於面對歷史、承擔責任。同時批評臺灣一步步墮入「不自由的民主」。他並讚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走在民主人權法治的「正確方向」,一番言論引發外界譁然。
6月4日當天,臺灣各界悼念六四天安門事件死難者,前總統馬英九在臉書發文,呼籲中國政府要勇於面對歷史、承擔責任,才能往前邁進。同時他也藉此反思臺灣雖號稱「民主」,卻一步步墮入「不自由的民主」,格外值得警惕。
馬英九說,我們期許北京當局要面對歷史,但也不能坐視臺灣的民主走回頭路,甚至朝向「不自由的民主」與「民選專制」前進,我們必須從自己做起,捍衛臺灣真正的民主。
他提到,去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時談到了「民主」,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他認為這是有助於建立法治社會的正確方向,如能真誠面對、平反「六四」這個歷史創傷,不但在國際上能有非常正面的形象,兩岸也不會越走越遠。
不過,馬英九也說,對於民主的意涵為何,因為兩岸制度上不同,各自的闡述與實踐相異,他除呼籲對岸反求諸己,我們也要更謹慎的檢視自己的民主發展。
針對此事,民進黨回應道,關於「不自由的民主」政治學者有明確的定義與解釋,無論如何都不會包括臺灣,今年2月,經濟學人智庫(EIU)公布全球民主指數顯示,臺灣排名第8,不僅高居亞洲之冠,也優於歐美等民主大國,「臺灣民主體制受到國際高度肯定,馬英九發表言論批判臺灣民主,更充分體現臺灣高度的自由民主」。
民進黨表示,民主的意涵與真諦在於人民主權、法治精神與保障基本權利,「馬英九讚揚北京的專制是『建立正確方向』,卻無視中共戕害新疆、香港、西藏人權」。馬英九一言一行如此與國際現實脫節、對中共體制充滿幻想的說法,令人難以恭維。作為前總統,不應基於個人意識形態,以言論自由傷害臺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制度。
柯建銘:勿忘六四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也在臉書發文表示,當民主自由的風吹來,有的人選擇逆風前行,另有人選擇乘風翱翔。選擇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命運,臺灣與中國,在1989年6月4日這天開始,注定在思想上不同。回顧二戰結束後,臺灣經歷戒嚴體制下的威權統治,而海峽另一端在中國共產黨一黨專制下,妄圖超英趕美的「大躍進」最終成為災難,隨之而來的「文化大革命」,大搞政治鬥爭與階級鬥爭,葬送了無數的中國菁英。
柯建銘說,中國共產黨選擇用國家的武力將自己團團包圍起來,不讓民主自由靠近,當一輛輛坦克車、一隻隻步槍,向著天安門上中國的子弟開槍時,剛剛從中國土壤長出的民主自由嫩芽也被踩死了。就此,中國走向了與世界不一樣的道路,與此相反的,臺灣則跟上了世界,儘管一路走來,民主的歷程可說斑斑血淚、滿佈荊棘,但我們還是挺過來了。
柯建銘表示,臺灣不會因為在網路上使用了「六四」二字而被消音,也不會因為在任何場合批評了總統或是任何一個政治人物,半夜有人闖進家中抓人;因此,我們無法接受馬英九今日公開讚賞習近平所做的是「民主」,臺灣的民主是「不自由的民主」這樣的言論。
柯建銘呼籲,在「六四天安門事件」33週年的這個日子,臺灣人應該試著回顧過往歷史,繼而反思,民主自由在臺灣是如此的得來不易,故而更需要所有臺灣人團結起來,與世界上所有支持民主自由的朋友攜手,為抵抗專制獨裁的侵擾而努力。
《自由時報》報導稱,臺灣基進當日也火力全開批評馬英九言論不當。臺灣基進新聞部主任張博洋表示,馬英九說「臺灣是不自由的民主」,但他是不是忘了自己執政以來、強力推動臺灣跟中國接軌,差點就葬送臺灣的民主?
張博洋認為,臺灣民主制度或許不是一百分,但拿隔壁獨裁國家的零分來借鏡,甚至是稱讚,真的不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