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4日,上海封鎖街道(圖片來源: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3月26日訊】因為疫情封控醫院耽誤救治,全國已經死了好幾個了。媒體公開報導的,就有西安和長春的病例。
上海護士周女士因為哮喘發作,沒能得到即時的治療而去世,是最讓人悲傷的一個。
一方面,這個悲劇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張文宏前天還說:「不能抱著咱就是不過了也要把病毒弄死的心態,要既控制好疫情,又保障居民生活,保持就醫通道……」
很可惜,悲劇還是發生了。
另一方面,這位周女士是被自己工作的醫院拒絕的——這是最讓人難受的。
這是醫院的通報,很值得我們細讀。
第一段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周女士是在家裡發病,家屬送她到工作單位就診。醫院急診部因為疫情關閉,家屬遂將病人送到仁濟醫院東院。
這個「遂」用的很講究。這個字的意思是強調一種連接的順暢,似乎是周護士家屬看到醫院急診關了就趕緊開車送她轉院了。
實際上,網路上流傳了更多細節。比如,醫院保安拒絕周女士進去看病治療。保安當然也是奉命行事,履行自己的職責(多麼好的保安啊)。整個環節一定沒有那麼「順遂」,一定有很多交涉,很多絕望。
醫院的通報很講究,第一部分講經過,第二部分對周女士進行了高度評價。
這看上去更讓人難受。因為一個「工作勤懇、任勞任怨的白衣天使」,本來不應該受到這樣的待遇。
我情願看到這時候有醫生或者主任出來通融一下,讓她進去給她輸液。哮喘一定不是新發的疾病,周女士知道怎麼處理更有效,在急診這一定不是什麼難事。
當然,我也希望,即便不是「本院護士」,是一個普通市民,也能有這樣的通融。我希望能看到一個新聞,醫生在封控期間「違規」給人治病,最終被醫院處分——相信人民群眾能給他補償。
醫院的文案是出色的。第一段通過不動聲色的敘述規避了責任,第二段對周女士家屬進行了安撫。
但是悲哀的地方也正在於此:一個很敬業的護士,幾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她的「社會」就是醫院。除了家人,醫院是她唯一依靠的「社會關係」,她越是熱愛崗位熱愛單位,就越是一個「單位人」。
有人說,現在的防疫更多是一種「社會疾病」,這是很有道理的。上海每天公布的病例,極少數是「確診病例」,絕大多數都是無症狀。這一輪疫情,還沒有重症病例,但是防疫本身,卻正在破壞「社會聯結」。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昨天發表講話,宣布「新加坡果斷與新冠並存」。他說:「新加坡政府必須衡量嚴苛防疫措施對企業和經濟的影響,以及對孩童學習或是年輕人、家庭社群的互動交流所帶來的影響。」
很多中國人已經成為「防疫愛好者」,看到防疫場面就感動。也有一些人感受到生活的壓力,因為自己要失業了,快沒錢吃飯了。很多人還房貸困難,今天看到張鳴教授說,他在北京的小區,也有斷供的法拍房出來了。
我們關注的重點,才抵達經濟和民生領域(如何活下去)。李顯龍講話中提到的「社會領域」,我們還沒有認知:比如,小孩子長期上網課,對人格會有什麼影響?在教室裡老師與同學一起,一定比看屏幕收穫更多。
一個大學生,在過去兩年幾乎沒有正常的「校園生活」(比如社團活動),會造成什麼問題?我可以預測,他的性格會更加極化,走向社會也面臨更多障礙。
周女士的遭遇為我們展示了這種「中斷」造成的破壞的極致性:如果沒有有效聯結,一個人可能就有生命危險。自己的醫院是自己唯一能夠信賴的,卻拒絕了自己。在被醫院拒絕的那一刻,她就「心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