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過生日時,要送鮮桃祝壽。在傳統中華文化中,桃韻濃厚。(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股濃厚的桃韻。古時,年輕的姑娘出嫁時,眾人要詠「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等《詩經》中的《桃夭》三章來賀新婚。而老人過生日時,要送鮮桃祝壽。在古代,尊桃樹為「仙木」,用以驅邪,因此在很多古典小說中,例如《封神榜》中的得道高人雲中子,就用一把桃木劍鎮壓妲己,使其現出原形。《禮記》也記載,桃列可以掃除不祥;《左傳》中記載用桃木造弓來消災避禍。根據記載,在戰國時期,百姓於歲時用桃木製成木偶立於門旁兩側,以驅凶辟邪。
桃韻除了有祝壽、慶婚、避邪的寓意之外,還有美好的歸隱之意,例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及桃園結義的典故,留給世人一片義薄雲天的忠心與肝膽。桃韻在千百年的奠定中,給中華留下了一片深厚的故土。踏著故土尋找根源,撥開歷史的迷霧,在縱橫交織的古籍中,夸父逐日的典故,成為孕育這股桃韻的源。
根據《山海經》記載,傳說中上古時期,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偉、高聳入雲的高山。在山林深處,生活著一群力大無窮的巨人。而他們的首領夸父,正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孫子,「信」的兒子。
上古時期洪荒過後,大地一片蒼涼,加之毒蛇猛獸橫行,人們生活淒苦。有一年,天氣異常的炙熱,人們難以忍受酷暑紛紛倒下了。夸父看到眼前的場景,為使人們從焦烤的炙熱中解脫,便奮力的追趕太陽。經過九天九夜,夸父終於追上了。由於太陽熾熱,夸父又累又渴。於是跑到黃河邊,一口氣喝乾了黃河的水;還不解渴,又喝光了渭河的水;但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向縱橫千里的大澤,那裡的水足夠使夸父解渴。
但是,夸父還沒跑到大澤,就在半路上渴死了。夸父臨死時,依然牽掛著自己的族人,心裡充滿了遺憾,為了使後世子孫不再受同樣的苦,於是將自己手中的木杖扔了出去。在木杖落地的地方,頓時生出了一片鬱鬱蔥蔥的桃林。夸父的身軀精血就化成了綿延千里的沃土,千百年來不斷的孕育著桃源之韻,潤澤古今。
桃韻除了有祝壽、慶婚、避邪的寓意之外,還有美好的歸隱之意。《桃鳩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想想文化的底蘊,看看現階段遭受中共病毒襲擊了一年多的國際社會,與中共對抗的訊息是越來越強烈,至於民間早已經展開的退出共產黨的時事,也真真是帶著要保壽、要桃(逃)脫中共掌控的象徵。
一段延續了千百年的桃韻,是否也帶著助人逃出劫難的使命?「桃」和「逃」同音,或許,真的碰巧了;又或許是冥冥的天意,使桃的演繹在歷史中,變的豐富多彩,斑斕絢麗。想想桃韻的寓意,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夸父捨身為後世的慈義,也有桃園結義的忠肝義膽;既適於為老人祝壽,也適於歌詠新婚室家健康和樂;既有桃花源的美好歸隱,也有避邪,逃出災難的深意。
只是一個「桃」字,就打開了人們層層的時空之際,同時包含著如此寬廣遙遠的人物、場景、典故和寓意,令人歎為觀止。面對先賢預言的現世既是十惡俱全的毒世,面對天災人禍頻繁發生的無常世事,當人們嚐著美味的鮮桃時,是否也要想一想,究竟為了誰,中華先輩留下桃韻的苦心期翼?
清代《慈禧蟠桃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