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古人寓意深遠的用餐之道。(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禮儀之邦」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擁有的美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古人根據大量生活經驗、人生體悟,總結出許多令人玩味、寓意深遠的俗語。以炎黃子孫自居的我們,更應該把這些教誨牢記在心中。
也許大家聽說過「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俗語,至於話中所要傳達的含義,您是否知道呢?
1、菜不擺三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請人吃飯時,不要只上三盤菜,為甚麼呢?一來是從以前流傳下來的祭祀文化。
古代祭祀儀式上,一般都上三盤菜,這也叫三俗文化。一般情況下,大三牲包括牛、羊、豬,小三牲包括豬、魚、雞。若招待客人只擺三盤菜,難免讓人有自己被祭祀的感覺,這就像別人拿三柱香插在自己面前一樣,是讓人無法接受的事。
再來就是是諧音寓意。古人總喜歡在諧音上討吉利,但「三」與「散」諧音,似乎有暗示著宴席不歡而散、一哄而散的意思,與親朋好友歡聚團圓的主題背道而馳。
最後則是傳統民俗。老話講:「三個盤子待王八,八個盤子待鱉」,如果飯桌上只擺三盤菜,難免讓人感覺太過寒酸,有怠慢之意。
2、筷不成五
這個意思並不是說宴席不能準備五雙筷子,而是指筷子的長短要一致。為甚麼呢?
首先它傳達了平等待客的意思。在古人眼中,雖然賓客有長幼尊卑之分,但既然同桌吃飯,餐具、食物等一定要一樣,標準要統一,否則容易讓客人感覺被區別對待,而心生不滿。
再來則是預示不祥。因為若筷子參差不齊,長短不一,讓人感覺不被尊重,難免會聯想到「三長兩短」,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嚴重的忌諱,預示災難將至。
最後則是留有遺憾。因為筷子都是成雙使用的,如果出了單數,不是超出浪費,就是准備不足,說明事情的準備做得不圓滿,有缺陷。
與此同時,使用筷子時,也注意不能用來敲碗,更不能插在飯上。
3、席不成六
這話的意思是不要六個人坐一桌吃飯,這又是為甚麼?
首先這樣做的話,寓意不吉。因為古代一般宴客都是採用八仙桌或圓桌,若只有六人吃飯,那麼從整個佈局上來看,不就像是烏龜的頭尾加四個爪子,諷刺意味的意味是很濃的,於是民間便衍生出了「六人莫坐烏龜席」一說。
再則是浪費資源。古代大擺筵席,八仙桌標配坐八人,客人一般都會自動坐滿,若出現很多這種烏龜席,正表示座位空置率很高。所以如果正好多餘六人,也要坐滿三面,不能出現烏龜席,這也是對主人展現的一種尊重。
其實除了這些俗語以外,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例如先請長輩入座,長輩開始用餐,甚至是用完餐後,晚輩才能接著用餐,也都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好習俗,都在提醒著我們要敬老尊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