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為上天皆記錄在案善報不期而至。(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人常慨嘆「好心沒好報」,事實上,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從來不虛,只是在不期而至的果報面前,很多人沒有悟到罷了。這裡幾則清朝善行得善報的例子。
因樂善好施躲過海難
光緒元年,有個近五十歲名叫張少渠的人被縣丞徵召,去負責海運工作。當時,從事海運之人都要先到滬瀆(今黃埔江下游)乘坐火輪船(今稱汽船)前往目的地。當時有一艘船名叫福星號,江蘇從事海運的大半官員都預訂此船,張少渠也訂了位子。不過剛好有另外一艘輪船比福星號提早兩日出發,張少渠就決定搭乘這艘船先行,他的同袍好友都勸他還是等兩天再說,張少渠最終沒有聽從。
等張少渠平安到達目的地,才聽說福星號已然在海中沉沒,船上所有人都死了。而張少渠之所以能逃脫厄運,是因為他平時樂善好施。
無心之善上天記錄在案
同治乙醜年(1865),浙江補行鄉試。這年夏天,浙江嵊縣有一個人夢中到了一座廟,廟中央有神面南背北坐著,旁邊有胥吏各執一牌,之後呈到神的面前,神執筆在牌子上圈點後,胥吏執牌而出。
夢者問「這是什麼牌子」,胥吏說牌子上的姓名就是今年中鄉試之人。夢者看到一個牌子上寫著「裘治成」三個字,名字旁邊還有數行小字,但看不太清楚,便問小字寫的是什麼。答曰:「是他行的陰德也。」
夢者醒來後,遍尋鄉邑,果然諸生中有一個叫裘治成的,便找到他將自己所夢告訴了他。裘治成笑著說:「我已經考了十幾年都沒有考中,如今已是精力不濟、學問荒蕪,不會再參加考試了,大概沒辦法實現你所夢的了。」
堅信自己夢中所見為實的夢者遍告裘治成的親屬,大家因此都鼓動他再參加一次。在大家的鼓動下,裘治成參加了鄉試,果然高中。
有人問裘治成積了什麼陰德,他說自己也並不知曉。在人們的再三詢問下,他想起一件事,那就是前年有個族人有一婢女,族人想要打死她,他竭盡全力救下婢女,並為她找了一戶人家嫁過去。他覺得大概是這件事吧。
雖然是無心之善,裘治成並不自知,但上天早已將其記錄在案啊。
救人危困得善報中舉
浙江會稽有個叫王濟泰的人,一向樂善好施。一天,鄉里有個人拿著一塊硯臺想換一千文錢。王濟泰看那塊硯臺不過是普通石頭制的,不值那麼多錢,就婉拒了。那個人聽罷面露淒然之色,王濟泰忙問何故。那人說自己的妻子將要生產,看樣子很危險,所以想換些錢請白洋接生婆。白洋接生婆是當地最有名、最有經驗的接生婆,因此費用比較高。
熱心腸的王濟泰馬上毫不猶豫地留下了硯臺,給了那個人一千文錢。過了一段時間,他不清楚產婦是否一切順利,就託人詢問,得知產婦在生產時還是死去了,家中情況很不好。家中婆婆也疾病纏身,每日哭泣想要自盡。
王濟泰聽到後,心中不忍,馬上找出家中數件衣服、十塊銀幣,親自送到其家,希望可以解其困境。
咸豐乙卯年(1855)元旦早上,王濟泰夢見一個婦人向他叩首並說:「妾身就是之前那個因難產而死的婦人。」她還展示了手中的一張黃色的字條,上邊用硃筆寫著「臣十七」。王濟泰醒來後並不解其意。
這年秋天,王濟泰參加科舉考試。明清時科舉考試排號舍用《千字文》編列。等他進入考場中,發現自己的座位號正是臣字十七,應了其夢中所見。等到拿到題目,王濟泰是文思泉湧。待發榜後,果然中了舉人。
建育嬰堂後啞兒開口
清朝唐西鎮勞氏家很富有,生了一個兒子,長到七八歲,還不會說話、不能走路。後來,他們家建了一座育嬰堂,建成那日,孩子就能開口說話了,過了兩年又可以行走,之後入學讀書遊玩,與別的孩子無異。報應不爽的確如此。
這些故事真的讓人不得不相信好人有好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