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合作,能避免個人的偏誤。(圖片來源:Adobestock)
愈瞭解人性弱點,愈能做出好決策
你是否曾經不贊同會議的結論,卻礙於群體壓力或某些利益關係而壓抑自己的意見,最後內心不情願的和多數人一起通過一個你隱約覺得不妥或注定失敗的案子?你是否曾經因為過度自信與樂觀,導致計畫嚴重超時、超支而未能如期完成?更糟糕的是,也許你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犯下某些嚴重錯誤,像是在社群媒體上只看到相同意見,結果發現實際情況完全不是如此。
如果在生活或職場中有過這樣的經驗,並不是因為你特別愚蠢、怯弱或貪婪,其實這些不過是普遍的人性弱點,用行為經濟學的行話來說,就是人人都會有的「偏誤」。放眼過往,即使是受萬人擁戴的投資高手巴菲特、或是美國傳奇歷史人物甘迺迪總統,也都曾因為一些偏誤而犯下「可以預測和避免」的錯誤。
《不當決策》作者奧利維‧席波尼長期擔任麥肯錫公司顧問,在學界與商界皆有出色表現,並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合著新書《Noise》。他擅長用說故事的方式講解商業策略,在這本書中,他從許多知名商業案例分析常見的人性偏誤,像是群體迷思、確認偏誤、光環效應、沉沒成本謬誤、自利偏誤等等,清楚說明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決策的重要原因。
透過合作,能避免個人的偏誤
那麼,我們可以解決偏誤的問題嗎?那又要如何解決?席波尼開宗明義說,處理偏誤的方式就是不要克服偏誤。最好的辦法是透過團隊組織的合作,來避免單一個人的偏誤。在《不當決策》中,席波尼舉出四十種實際可以應用的技巧,像是在會議中指定一兩個負責唱反調的「魔鬼代言人」,或是組織一個一定要舉出相反意見的「紅隊」,無論主流意見為何,他們都一定要提出相反意見,儘可能的擴大團隊的腦力激盪與討論。
巴菲特就曾經針對收購案提出類似的看法。他說董事會聽取顧問的收購案建議時,應該要聘請第二位顧問來反對收購案的主張。而且第二位顧問的酬勞是由未通過的收購案的金額所決定。
巴菲特對此給出一個洞穿人性的機敏結論:「不要問理髮師,你是不是該理髮。」
本文整理、節錄自奧利維.席波尼(Olivier Sibony)《不當決策》一書,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由天下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