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0歲的東方人中,大約64.7%的人都有某種程度的大腳趾外翻。(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大腳趾囊腫痛(bunion,註:俗稱的拇指外翻)是足部疼痛常見的原因。可以看到第一蹠趾關節(也就是大腳趾基部關節),出現明顯的軟組織腫脹,多數有紅腫熱痛等發炎現象,一碰就相當疼痛,一旦與鞋子磨擦,會更加不舒服。幾乎所有的大腳趾囊腫痛,都與大腳趾外翻(Hallus valgus)有關,必須一起進行治療。
根據統計,40~70歲的東方人中,大約64.7%的人都有某種程度的大腳趾外翻,而顯著外翻者(角度大於25度),則有13.2%(Cho NH.JBJS 2009)。女性發生比例遠高於男性。外翻的大腳趾,會擠壓到第二趾,造成第二蹠趾關節腳掌側的壓力及韌帶拉扯,容易產生疼痛與厚繭。且第一蹠骨頭部會內移頂出,產生囊腫,與鞋子磨擦後會出現組織增生變厚及發炎腫脹疼痛,如果細菌入侵,還會引發感染。
發生的原因與穿鞋習慣不良有關。楦頭太窄、鞋跟太高、鞋面太硬,都會加重症狀。大部分的大腳趾外翻會隨著年紀而趨嚴重,左右兩側的變形往往並不相同。不過,我在門診上也見過不少年輕(才18歲)、男性、鞋子楦頭寬大的案例,追問起來,幾乎父母長輩都有一樣的問題,驗證到遺傳是個重要因素。除了疼痛外,腳趾變形會隨著年紀而加重,最後甚至找不到可以穿的鞋子,造成莫大的困擾。
好發族群
女性有家族病史者、年長者、喜歡穿窄楦頭高跟鞋者、嚴重扁平足者。
預防
- 穿著合宜正確的鞋子,是最重要的事!如果年輕時就有大腳趾外翻,更得用心保健。
- 使用合宜具足弓支持力的鞋墊可改善前足內側的壓力。
正確治療
- 疼痛發炎部分,可以用藥物治療獲得改善,熱敷、物理治療,也都有不錯的效果。
- 已出現的腳趾變形,不容易靠保守治療方法改變,但適當的護具,可幫助減緩變形的速率並改善疼痛。常用的護具包括外翻矯正器:夜間使用,將大腳趾往腳掌內側扳開固定,緩和日間穿鞋行走造成的壓力,改善或延緩變形。
選擇醫療用的鞋子可加強腳掌心的支撐,改變第二趾的壓力點。(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突出的囊腫
- 囊腫護套:多以矽膠等柔軟材質製成,套上去可保護囊腫,減少磨擦及疼痛。
- 趾間矽膠墊:置於第一、二趾之間,將大腳趾往內推,並減少第二趾的壓力。但如果變形已經太大,塞進去並不舒適。具足弓支撐作用的鞋墊,對有腳趾外翻現象的腳來說很重要。它可以避免足部過度內旋,改善大腳趾的受力方向,減少變形的產生,並減少第二趾負擔;醫療用足弓還能加強腳掌心的支撐,改變第二趾的壓力點。
- 變形如果惡化到影響日常生活,包括無法承受的疼痛或無法穿鞋時,則須考慮手術治療。手術的方法有很多種,需要與有經驗的骨科醫師討論,根據變形的實際狀況選擇合適有效的方法。
依目前的骨科技術來看,手術效果都算不錯,但術後大腳趾的關節多少會有些僵硬,所以我並不建議沒有明顯疼痛,只單純為了美觀就接受矯正手術。畢竟行走功能是最重要的,術後如果沒有正確的穿鞋習慣及妥善保養,變形還是會復發。
本文由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搶救髖腿腳膝踝,一生健步好行!!》,作者:游敬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