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哲理古詞 教會你如何處世(圖片來源:Pixabay)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
《偈七首.其一》——宋代:釋法泰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萬物靜觀皆自得,人生寧靜方致遠。無論是橋在流動,還是水在流動,都是內心發生了波動。只有內心安靜祥和,才不會被外界所左右。
《插秧歌》——五代:契此
「手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成稻,後退原來是向前」。
農夫插秧是邊插邊後退的,正因為後退這種方式他才能把秧田全部插好,退步就是前進。行不通時,退一步就有路了。想不開時,退一步就明白了/
《禪悅》——清代:張問陶
「門庭清妙即禪關,枉費黃金去買山。只要心光如滿月,在家還比出家閑」。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修行之人無論遇到順境逆境,乃至任何惡劣的環境,內心都能自洽悠然。
《自遣》——唐代:羅隱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做一個從容灑脫之人,習慣人生道路上的曲折與沉浮,今天有酒就痛快暢飲喝他個酩酊大醉,明日的憂慮就等明天再煩愁。
《辭世頌》——宋代:釋道濟
「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
「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天連碧」,是濟顛禪師對生命的深情一嘆。原來人可以活得如此開闊圓融,走過這漫漫人生路,終於「見山又是山」了。
《示圓闍梨偈》——宋代:釋心月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而今塵盡光生,照破青山萬朵」。
盡未來際,了無出期。一旦破除執著妄想,則自性現前,清醒的認識自己,就是最大的收穫。
《悟道詩》——佚名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費盡心思尋找春天,驀然回首,春就在這眼前的枝頭上。也許我們終其一生追尋的,其實早已經擁有了。
《退步詩》——宋代:釋懷深
「萬事無如退步人,摩頭至踵自觀身。只因吹滅心頭火,不見從前肚裡嗔」。
「菜根譚」裡說:「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樂法」。
知人是智慧,容人是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