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對人類的影響。(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當下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讓家長們越來越擔心孩子的教育問題,有超過80%的家長願意為孩子選報校外私人教育機構進行多方位的學習,以作為孩子居家網課的補充,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多樣化選擇。
作為音樂老師,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音樂教育對兒童的重要性。
幾歲讓孩子開始學音樂
相信這個問題也同樣困擾著無數的父母,年齡太小,擔心孩子無法理解教學內容;年齡太大,擔心錯過學習的最佳時機。
音樂教育研究,近七成家長認為孩子在3-6歲就要開始接受藝術教育。同時也有部分家庭在孩子6-12歲的階段為其選擇藝術輔導。
其實,正常的美國學校都會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性和理解能力,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驗,家長完全不必有上述的種種擔心。學校為不同年齡層的孩子開設了音樂啟蒙課程,可以快樂陪伴孩子的整個幼少年階段。
鋼琴與小提琴。(圖片來源:攝影/安妮)
讓孩子學哪一門藝術課
在「該如何選擇課程品類」的問題上,67%的家長都會尊重孩子的意願,根據其自身的喜好喜歡選擇課程品類。
音樂課程以50.63%的絕對優勢佔據了最喜愛課程的首位,而這其間樂器以其簡易的上手程度及良好的表現形式成為各位孩子和家長的首選。
由於繁多的理論知識以及枯燥的練習過程,使得傳統器樂學習讓很多孩子都望而卻步。但由於科技的不斷發展,智能音樂教育的誕生給器樂學習者帶來在「玩」中「學」的良好體驗。智能音樂教育以其能夠帶給學習者更快樂的體驗,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完成課程內容,在遊戲中達成學習目標的特性,成為當今音樂學習的主流。
怎麼挑選優質的音樂教育資源
由於繁雜的市場環境,很多濫竽充數的機構層出不窮,這讓家長很難去進行甄別,進而「師資水平」、「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成為家長們重點考察的內容。畢竟,老師和教學內容的好壞能夠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質量以及學習體驗。
音樂對人類的影響。(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上一對一還是一對多
課程形式方面,一對多個的課程體系逐漸開始被家長們接受,學習音樂技巧固然重要,但現在更多父母會逐漸重視課程帶給孩子們的社交屬性。
一對一的課堂環境有時過於緊張,在緊張的環境中孩子的學習效果就會相應的打折扣,而孩子在小班課、集體課堂中,有了與小夥伴溝通互動的環境,讓學習氛圍不再死氣沉沉,也能讓孩子對學習更有興趣。
其實,家長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引導孩子完成以下兩件事,就能夠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音樂啟蒙氛圍,既對家長的音樂素養沒有過高要求,又不需要過多的花費精力和金錢。
引導孩子進行音准、節奏練習。
節奏感,就是能準確的掌握韻律,不搶也不慢。節奏感是音樂初學者最需要掌握的關鍵環節,也是家庭音樂啟蒙教育的重點之重。
初步階段,家長們可以給孩子們準備一些如搖鈴、三角鐵、鼓等節奏類樂器,培養孩子在聽到自己喜愛的音樂時便會敲打節奏的習慣。
培養孩子的感知力、想像力、表現力。
感受音樂。(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優秀的音樂教育是要教會孩子用心去感受音樂。
日常孩子在家聽到音樂時,在引導孩子用手裡的節奏樂器跟著節奏進行敲擊,在此期間家長無需進行過多的干涉。畢竟「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對於音樂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不能在學習音樂的初始階段就扼殺他們對音樂的自我感知和想像,反而要鼓勵他們將心中的所感所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配合肢體和手裡的樂器表現出來。
讓孩子無論是在學校、課後輔導班或是在家中,都能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音樂,這其中就包含了孩子對於音樂「聆聽、感知、想像、表現」的過程:播放適宜孩子年齡段收聽的樂曲,讓他們時刻處在音樂環境當中;讓孩子表達出聽到音樂之後的感受;引導他們對音樂進行具象化的聯想;讓孩子使用手裡的樂器,將所聯想到的事物或場景表現出來。
音樂是神賜於人類的語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