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默克爾(圖片來源:Sean Gallu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10月20日訊】10月19日,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PeterAltmaier)和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主席凱颯(Joe Kaeser)在柏林談到與中國合作問題時,要求德國企業在亞洲尋找更多的可替代方案。並表示稱,希望供應鏈能夠多樣化。德國總理默克爾也主張多樣化。
默克爾指出,目前德國對東亞的出口佔整個亞洲出口額的75%,對中國的出口就佔據一半。她補充說:「從這一點來看,在整個亞太地區仍有多方面發展和進入更多市場的機會。」
同時,平等待遇、透明度、法律保障和知識產權保護對於公司來講很重要。德國公司經常抱怨中國在這四個方面存在問題。
西門子公司總裁兼亞太委員會主席凱颯認為,越南和印度尼西亞可以是取代中國的選項。
他說:「許多跨國公司在越南進行了大量投資。德國在那裡推廣了雙軌職業培訓,培養熟練工人。」他表示,相對來說轉移到越南「比較容易」。凱颯還提到了印度尼西亞。在這個擁有3億人口的國家,中產階級的人口也在不斷增加。
在德國擔任歐盟理事會主席國期間,歐盟對中國表現出更多的自信。自2016年以來,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特別是汽車行業,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大眾在中國銷售的新車約佔40%,這也成為詮釋了德國對中國的依賴性。
德國工商會東亞事務處的菲利普斯(Vera Philipps)也表示,可以用「依賴」這個字眼來形容。但確切來說,她認為是「相互依賴,都是彼此強大的經濟夥伴」。
研究員朱毅2017年以來在6家不同媒體發表的660多篇報導進行了分析,並將數字和統計數據進行了對比。她發現,中德之間的貿易往往被描述為德國對中國的單方依賴關係。
維爾茨堡大學研究中國經貿問題的費多麗(Doris Fischer)教授也堅信,中德之間是一種相互依賴的關係。費多麗表示,在中國人看來,理想的狀況是:「只要不總是對中國指手畫腳,我們願意和大家合作。若不依賴任何人,我們就必須經濟獨立。」
《時代》週刊對達克斯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他們很少對中國人權問題持明確態度。很多人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都儘可能避免對中國提出批評建議。費多麗認為,所有公司、德國和歐洲都可以自信地與中方談判,討論所謂的敏感問題。
責任編輯:李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