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詔告天下,改安南為交趾布政使司,自此安南在脫離北屬數百年後,重新成了中原帝國一郡。(玖巧仔/wiki/CC BY 3.0)
安南(即今越南)古稱交趾,自漢至唐,一直是中原皇朝屬地,五代以後,方獨立成國。元末,安南趁亂發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侵佔丘溫、慶遠等五縣。明太祖洪武年間,朱元璋曾令安南國王陳日昆退回元朝界定的邊境,但安南外戚黎季犛篡權脅迫國王,稱兵拒命。朱元璋因天下初定,不願再起干戈,於是未再深究。
胡氏篡權 騙取冊封
自大明立國,安南內亂不斷,大權逐漸被黎季犛控制。公元1400年,他索性滅陳朝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大虞,並自己改名為胡一元,不久讓位給次子胡漢蒼,以太上皇的身份仍掌朝政。
胡一元自稱帝舜後裔,遣使奉表到大明帝國報備,謊稱陳氏宗族無後,胡漢蒼是陳明宗外孫,因此暫時登基理政,當時明朝正值「靖難之役」,建文帝根本顧不上管這事。明成祖朱棣登基後,派官員到安南通告。公元1403年,胡漢蒼遣使到南京朝賀,同時請封。於是,朱棣命行人楊渤等前往安南,調查胡漢蒼奏章真偽,楊渤等人被胡氏重賄收買,交給明成祖一份假報告,朱棣因此冊封胡漢蒼為安南國王。
然而,真相總會浮出水面的。1404年8月,有位裴伯耆先生突然來到南京,他是安南陳朝舊臣,這位裴先生描述的安南,與楊渤等人的報告完全不同,裴伯耆稱胡一元篡位自立,他的父母家人同時遇害,他當時領兵在外,聞信逃入深山,後喬裝輾轉來到大明帝國陳情。裴伯耆在殿上向朱棣哭訴:「臣不才,竊效申包胥之忠,敢以死請,伏望陛下哀矜。」此事雖令朱棣起疑,但終究也是一面之詞,因此朱棣只是安頓了裴伯耆的生活,沒有輕動刀兵。
此事剛過了十幾天,寮國宣慰使刀線歹又給永樂大帝送來一個人證——前安南國王陳日亙之孫陳天平。原來陳天平當初逃過一劫,還曾一度興兵復仇,但不幸失敗。陳天平轉投寮國,可寮國無力幫他復國,就把陳天平送到大明帝國求助。
陳天平在大殿上淚流滿面:「賊臣侵思明府,奪其土地,究其本心,實欲抗衡上國,暴征橫斂,酷法淫刑,百姓愁怨,如蹈水火,陛下德配天地,億育四海,一物失所,心有未安,伐罪弔民,興滅繼絕,此遠夷之望,微臣之大願也。」這一番話,聲情並茂,大明君臣無不動容,但一時難辨陳天平的身份真偽,於是永樂大帝賜給陳天平一處府地,讓他暫住下來。
陳氏歸國 明軍遇伏
這年底,安南胡漢蒼遣使來朝,朱棣讓陳天平參與朝見,安南使臣見到陳天平後,都驚呆了,其中有的對陳行君臣之禮,朱棣因此確認了陳天平的身份。1405年初,朱棣派監察御史李琦等人前往安南,命胡漢蒼自供罪行,當年6月,安南使臣隨李琦等返回京城,表示歸還侵佔中原的領地,並「迎歸天平、以君事之」,對胡漢蒼這種態度,朱棣起初有疑惑,認為「慮爾習於變詐,或未盡誠」,但又覺得當時應以「布思信懷遠人為務」,恰好胡漢蒼又派人奉表再次表達「恭順」之意,讓朱棣最終打消了疑慮。
1406年初,朱棣命使臣聶聰陪同,並命廣西總兵、征南將軍韓觀派左副將軍黃中、右副將軍呂毅、大理寺卿薛品等人率官兵五千人護送陳天平回國。臨行前,朱棣賜陳天平綺羅紗衣各二襲、鈔一萬貫,告誡他要寬仁待下,悉心防患,並封胡漢蒼為順化郡公,以示安撫。
當年3月,陳天平進入安南境內,到丘溫時,胡漢蒼派黃晦卿等人前來迎接,還犒勞護送的明軍,姿態低的很。大明諸將心存疑惑,派偵察兵四處打探,見一路上都是迎接的安南百姓,未發現可疑之處,明軍進至山道險峻的芹站時,大雨泥濘,隊伍已不成陣型。突然,安南伏兵四出,將明軍全部包圍,一安南將領隔澗遙呼:「遠夷不敢抗大國,犯王師,緣天平實疏遠小人,非陳氏親屬,而敢肆其巧偽,以惑聖聽,勞師旅,死有餘責,今幸而殺之,以謝天子,吾王即當上表待罪,天兵遠臨,小國貧乏,不足以久淹從者。」
說完,安南伏兵也不與明軍交戰,只是突入隊中,虜走陳天平,黃中等人措手不及,又因兵困馬乏,無力抵抗,只能眼看著陳天平被殺,大理寺卿薛品因自覺失職,義不偷生,中伏後自殺,聶聰死於亂軍之中,黃中等人只得引兵而還。
朱棣聞報大怒:「蕞爾小丑,罪惡滔天,猶敢潛伏奸謀,肆毒如此,朕推誠容納,乃為所欺,此而不誅,兵則奚用?!」成國公朱能帶頭應命:「逆賊罪大,天地不容,臣請仗天威,一舉殲滅之。」當年7月,朱棣奉享太廟後,思慮再三,終於決心出兵安南。朱棣登殿點將,命成國公朱能,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張輔等,統率八十萬大軍遠征安南。
出兵前,朱棣囑咐眾將「毋毀廬墓,毋害稼穡,毋姿妄取貨財,毋掠人妻女,毋殺戮降附者」,並告訴他們,抓住叛亂者之後,在陳氏子孫裡找賢德的人繼承王位,治理自己的國家,然後就撤兵回來。
7月16日,大軍正式出師,旌旗蔽空,鼓角齊鳴,明軍威武雄壯,軍容之盛為開國以來所未有。
然而,10月2日,南征軍統帥朱能突然病逝於龍州,朱能「勇決得士心」,他死後,軍中一片哀哭。但遠征軍箭在弦上,不容拖延,年僅31歲的張輔臨危受命,他一面派人奏報朱棣,一面率軍繼續南進,六天後,遠征軍由憑祥度坡壘關,進入安南境內。軍情緊急,朱棣命張輔代替朱能統率全軍。
張輔,字文弼,係「靖難」名將張玉之長子。張輔不愧為名將之後,深明「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之理,進入安南後,他命人先將胡一元父子的二十條罪狀刻在木牌上,讓其順流而下,安南軍民讀過之後,人心離散。
同時,明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張輔率領,出廣西憑祥;另一路由沐晟率領出雲南蒙自,兩路明軍斬關而進,勇往直前,在芹站附近大敗安南伏兵,進佔新福,於白鶴江勝利會師。
張輔有備 象兵無功
胡氏父子沒料到明軍如此神速,大驚之下,傾全國之兵號稱二百餘萬,依宣江、洮江、沱江、富良江天險,伐木築寨,綿延九百餘里,嚴陣以待。張輔大軍進入富良江,先命驍將朱榮進攻嘉林江口,再進至多邦隘,沐晟軍也沿洮江北岸鼓行而進,與張輔呈南北夾擊之勢。胡氏父子集重兵力於多邦城,企圖據險頑抗。
多邦城堅固高峻,城下有密置竹刺的重濠,守衛嚴密。明軍趁夜攻城,黃中因為此前護送陳天平被偷襲的事,正憋著一肚子火呢,他率數千敢死隊,越過濠溝,憑雲梯登城而上,數十萬明軍火把齊明,奮勇向前,那陣勢讓安南兵「小夥伴們都驚呆了」,也忘了射箭扔石頭,紛紛敗退。
明軍攻入城中,安南兵祭出獨門武器——象兵,明軍久在中原,很少有人見過這大傢伙,大象又屬於皮糙肉厚型的,急切砍殺不死,明軍險些支持不住。幸好張輔聽說過安南這支「特種兵」,早有準備,用畫著獅子的罩在戰馬身上,並用火器輔助向象陣衝擊,大象本來就怕獅子,再加上熱兵器的威力,立即臨陣倒戈,安南兵打敗——「輔以畫獅蒙馬衝之,翼以神機火器。象皆反走,賊大潰。斬其帥二人,追至傘圓山,盡焚緣江木柵,俘斬無算」,胡氏父子以為固若金湯的多邦城被明軍攻克。
12月,明軍又攻克安南東西二都,安南各州縣紛紛投降,張輔安撫收納來投降的官民人眾,「來歸者日以萬計」。胡氏父子見大勢已去,一把火燒了宮殿倉庫,逃進大海,繼續與明軍為敵。
1407年,明軍水陸並進,攻破籌江、困枚、萬劫、普賴諸寨,安南將領胡杜聚集水師扼守天險盤灘江,張輔命降將陳封攻擊,又平定了東潮、諒江諸府州。3月,張輔與沐晟在富良江夾岸迎戰安南軍隊殘部,因天旱水淺,安南兵紛紛棄舟逃命,可是明軍追到時,江水卻又忽然大漲,明軍乘勝急進,安南兵大多被殲滅。5月,安南殘部全軍覆沒,胡氏父子帶隨從乘幾條小船逃命,明軍在當地百姓協助下,擒獲了胡一元及其子胡澄,之後又抓住了胡漢蒼和偽太子胡芮,全部押送京師。
王師凱旋 安南復歸
朱棣說:「天地祖宗之靈,將士用命所致,朕何有焉。」(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至此,明軍出師僅一年,大獲全勝,消滅了篡位的胡氏偽政權。永樂大帝甚為欣喜,群臣亦入賀曰:「黎賊父子違天逆命,今悉就擒,皆由聖德合天,神人助順。」朱棣則說:「天地祖宗之靈,將士用命所致,朕何有焉。」
叛亂既平,卻發現,陳氏已經「為黎賊殺盡,無可繼者」,當地百姓則要求大明接管此地,「同內郡」。6月1日,朱棣詔告天下,改安南為交趾布政使司,以呂毅為都指揮使,黃中為副,黃福為布政使兼按察使,並分設官吏,改置17府,自此安南在脫離北屬數百年後,重新成了中原帝國一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