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古文選讀】蘭亭集序(組圖)

經典古文選讀系列文章之二

作者:李雲飛 整理 發表:2020-05-05 10: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王羲之蘭亭集序
王羲之所寫的《蘭亭集序》文字燦爛,字字璣珠,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優美散文。(繪畫:Winnie Wang/看中國)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經典古籍也浩如煙海。在五千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古代先賢們在神傳文化的熏陶之下用漢字文言文寫出了無數美妙的詩文,文字美,韻律美,意境也美!至今讀來,依然唇角含香,韻味無窮。

回歸傳統文化是我們的使命,也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有鑒於此,《看中國》特別推出【經典古文選讀】系列,分期發表古代先哲與聖賢們所留下來的優美篇章,使其能夠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為便於文言文基礎較弱的讀者也能輕鬆地欣賞美文,每篇文章中都附加了參考譯文。文末除撰寫了賞析和作者簡介之外,還彙集了歷史上的名家點評,以饗讀者。

原文:蘭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蹟,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參考譯文

永和九年,時在癸醜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為了做禊禮這件事。諸多賢士能人都匯聚到這裡,年長、年少者都聚集在這裡。蘭亭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樹林和竹叢;又有清澈激盪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輝映環繞,我們把水引來作為飄傳酒杯的環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但喝著酒作著詩,也足夠來暢快表達幽深內藏的感情了。

這一天,天氣晴朗,和風習習,抬頭縱觀廣闊的天空,俯看觀察大地上繁多的萬物,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

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在室內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的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到對於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感到厭倦,心情隨著當前的境況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了。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後歸結於消滅。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怎麼能不讓人悲痛呢?

每當我看到前人興懷感慨的原因,與我所感嘆的好像符契一樣相合,沒有不面對著他們的文章而嗟嘆感傷的,在心裏又不能清楚地說明。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後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

王羲之 蘭亭序
王羲之《蘭亭集序》的局部。(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賞析】本文是一篇書序。文章先序蘭亭修楔事,因修禊而「群賢畢至」,實際上是說明做詩的緣由;有用「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描寫了作詩時的情景,指明了《蘭亭集》是一部游宴詩集,有眾多的作者,詩是即席之作;結尾以「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說明成書的經過,又以「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指出本書的意義。同時,作者善於借題發揮,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他的生死觀,並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

這篇序言疏朗簡淨而韻味深長,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風格。且其造語玲瓏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駢文的精品。《蘭亭集序》在駢文的幾個方面都有所長。在句法上,對仗整齊,句意排比,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仰觀宇廟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兩兩相對,音韻和諧,無斧鑿之痕,語言清新、樸素自然。屬於議論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簡沽,非常富有表現力。

《蘭亭集序》文字燦爛,字字璣珠,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優美散文,它打破成規,自僻徑蹊,不落窠臼,雋妙雅逸,不論繪景抒情,還是評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這篇文章具有清新樸實、不事雕飾的風格。語言流暢,清麗動人,與魏晉時期模山範水之作「儷採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文心雕龍.明詩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齊而富於變化,以短句為主,在散句中參以偶句,韻律和諧,樂耳動聽。綜觀全篇,本文描繪了蘭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感嘆。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盪,再由激盪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千古盛傳的名篇佳作。

【作者簡介】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祖籍琅琊(今屬山東臨沂),後遷無錫,晚年隱居剡縣金庭(今屬浙江)。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名家點評】金聖嘆在《天下才子必讀書》中說:「此文一意反覆生死之事甚疾,現前好景可念,更不許順口說有妙理妙語,真古今第一情種也。」明朝大學士解縉在《春雨雜述》中寫道:「右軍之敘蘭亭,字既盡美,尤善佈置,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明朝著名書畫家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