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中國,引領復甦還是轉向內在(圖)

作者:蕭洵 發表:2020-04-28 08:3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後疫情時代的中國,引領復甦還是轉向內在
中國在逐漸完成全面復產復工時發覺出口市場已不復存在。圖為連雲港碼頭的集裝箱。(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4月28日訊】中國在中共肺炎疫情受控趨緩時,開始逐步復工復產。一些投資者和市場分析這個時候也開始談論中國是否有能力重振世界經濟。重創後的中國面臨復甦壓力,同時忙著和美國就病毒發源地打嘴仗,似乎沒有肩負起引領全球復甦重任的胃口。

金融時報在3月29日的一篇社評,則提醒中國,在率先控制疫情後,應戒慎大規模刺激,避免債務失控;但中國有責任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加大進口規模,振興全球需求。

中國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以5,960億美元的大規模刺激方案帶領全球恢復增長。北京的刺激方案相當於2008年GDP的13%。相比之下,美國和當時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的刺激方案分別為1,520億美元和1千億美元。

金融時報社評指出,那之後信貸推動的12年給中國造成巨額債務,中國已經無力負擔另一個巨額刺激方案,況且中國也不像當年那樣視天下為己任。從2008年起,中國的銀行總資產增漲了4.5倍,到2019年底達到41.8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一半。同一時期,中國GDP增長了三倍,意味著中國這十多年強勁增長是靠借錢而非花錢所推動的。

該社評說,中國應該認識到它的命運是和這個世界聯繫在一起的,不論它和美國的關係會變得多糟,也不管它怎樣強烈譴責外界因最初疫情爆發對它的指責,北京考慮到自身利益,需要做好準備,在全球經濟復甦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該文發表大約兩週後,中國發布了第一季度的增長數字。疫情對中國經濟衝擊之深,令世界深感震驚。美國和歐洲各國可以此預見,疫後將面臨艱難的復甦。

美歐控制疫情令經濟大範圍停擺,失業人數驟增,需求急劇萎縮。中國在逐漸完成全面復產復工時,發覺出口市場已不復存在。

近年來,中國國內消費已經取代出口,成為推動增長的主要動力,在GDP中佔比已經超過一半。但中國消費者信心恐難短時間回彈到疫前的水平。

全球大範圍流行的疫情,意味著全球範圍的衰退。國際貨幣積極組織(IMF)在4月份的經濟展望中將全球增長從正3調降到負3。

儘管中國一季度GDP同比收縮了6.8%,環比收縮更高達9.8%,IMF預測中國經濟進入二季度將會回彈,預計中國全年仍將會有增長,雖然增幅只有1.2%,但許多分析認為這也可能比現實看起來更溫和一些。

金融時報社評雖然發表於中國一季度數據出籠前,但中國3月早些時候發布的今年1、2月經濟數據,已經讓外界看到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遠超預期的衝擊。

許多對中國官方經濟數據質量缺乏信心的經濟學家對中國願意能夠發布如此慘不忍睹的經濟數據感到驚訝。這或許表現出當局在面對經濟問題時態度上的轉變。

官方一度表現出迫在眉睫的並非經濟困境,而是急於辯解和駁斥針對當局在疫情爆發初期過失的批評,甚至因疫情起源與美國打起口水戰,導致美中關係陷於緊張。

金融時報的社評提出一個解決方案:中國如果想要像2008年時展示出真正的領導力,需要在保持與美元匯率平穩的情況下加大進口,巨大的經常賬赤字將會是它為國際社會作出貢獻的憑證,同時也有助於修復武漢疫情早期他們因過失受損的形象。

經常賬曾經是美中貿易關係相關文本或新聞報導中的一個高頻詞。與經常賬赤字或盈餘相關的是貿易逆差或順差。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更多商品出口到美國,但它購買的美國產品卻遠不及出口的規模,在和美國的貿易中長期保持巨大的順差,出口成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而這種增長模式也令貿易夥伴國審視它的貿易行為和經濟增長模式,對中國而言,後者是以美國對華貿易長期處於逆差地位為代價的。美國希望中國購買更多的美國產品,並批評中國操縱貨幣匯率,以在貿易上取得優勢。這些成為美中貿易關係中一度最突出的問題。

華盛頓智庫外交關係理事會(Council for Foreign Relations)的國際經濟學者布拉德.塞策(Brad Setser),曾任財政部負責國際經濟的副助理部長。塞策長期關注貿易中的經常帳平衡。

塞策對美國之音說,中國是經常帳盈餘國,總體上,中國供應的貨物,有時候是過度供應的貨物,對世界其他地方的製造商造成壓力,而同時有助於壓低價格。但他認為中國仍應該加強需求。

塞策說:「我認為,當前中國想要成為一個醫療器材主要供應國顯然是有幫助的,因為醫療器材在世界範圍處於緊缺狀態,但是如果中國也能成為世界其他地區貨物的強大需求源,那也將會大有助益。」

那麼,中國是否有能力成為全球貨物的強大需求源?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貿易專家蓋瑞.哈夫鮑爾(Gary Clyde Hufbauer)說,單就中國強大的外匯儲備,做到這一點不難。

哈夫鮑爾說:「中國當局目前還擁有大約2.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因此,他們有能力維持幾年的貿易逆差。」

哈夫鮑爾認為,從某種程度上,中國在全球範圍購買更多貨物有助全球經濟,但也不能誇大其作用。他說,當前全球貿易量已經減少了15%,外部對中國產品需求量不振,而中國仍需要購買能源原材料等貨物的需求卻沒有都少變化。

但是,那並不意味著中國會那樣去做。哈夫鮑爾說:「那些根本不會有損於中國。但是,在當前這樣的非常時期,讓中國成為一個經常帳赤字國將會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政策轉向。」

外交關係理事會的經濟學家塞策也認為,中國今年不大可能會出現經常帳赤字。他提到兩方面的因素:中國是當前最大的大宗貨物和石油進口國,油價大跌,中國當然受益最大;另一方面,由於旅行限制,前往東南亞、歐洲和美國的中國遊客數量將大為減少。

塞策認為,中國當然有能力提高消費能力,繼而刺激進口更多的商品,但增強消費能力需要政策上的支持,推動一些領域的重要改革:通過削減低收入工人所繳的沈重的社會保障金提高住戶收入,通過擴大公共健康支出,擴大社會保險的適用範圍,改革戶籍制度等方式,為社會安全網籌集資金;通過這些舉措,中國顯然能進一步增強消費力,並最終支持更大的貿易平衡。

塞策認為中國還需要把它的產業政策「中國製造2025」回縮一些,因為其中一些目標是要替換中國市場上現有的進口產品。他說:「那麼說,是在我看來許多國家將可能效仿中國製造2025中的一些目標。而那樣將會對中國形成挑戰。我的判斷是,這個世界將不不會像以往那樣願意依靠中國供應商提供重要產品。」

在塞策看來,「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轉向內在的表現。他近期在外交關係理事會的一次關於疫後美中關係的討論中談到這方面的趨勢。他說,如果有哪個國家能認識到通過有意識的政策選擇減少工業對外部世界的依賴的話,那個國家就是中國。

塞策說:「中國的這個叫做『中國製造2025』的自足自給的產業政策已經存在幾年了。我認為它已經在影響到中國的經濟。中國現在對出口的依賴已經比5年前或10年前更低了。」

談及所謂的轉向內在,塞策說,他的觀點一向很明確,中國在過去10年已經在轉向內在,這表現在製造業產品進口相對於中國整體產出在下降,事實上那些方面的進口量很小。他說,現在正在進行中的是中國致力於以中國電子產品供應鏈取代進口的半導體產品。他還提及不是很成功的以國產大飛機取代進口飛機的努力。

在同一個討論會上,外交關係理事會的中國問題專家易明(Elizabeth Economy)說,中國是在以自己的時間表轉向內在,所以「中國製造2025」在推進中,但同時,它又不想加快推進,而是在某方面時機成熟時再推進。

易明說,也應該看到中國在一些方面有所開放,例如在保險業和金融服務方面。

易明提到近期中共在改革方面的一些表述,提及要加強推動土地、勞動力等方面的經濟改革,據說是要回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時的路線,但還要看哪些會得到落實。她認為中共內部有一部分人想要利用這個時機推進經濟改革。

中共4月17日舉行了政治局會議,對經濟工作做出部署。會議將疫情影響下「一季度極不尋常「,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

會議把擴大內需放到更重要地位。在釋放消費潛力方面,提出做好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擴大居民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

中共政治局會議上還首次明確提出,要支持企業出口轉內銷。中國當局希望幫助出口企業以向內轉向,但沒有提到加大進口力度。

中共當局在最近的政治局會議上仍然強調穩是大局,並提出的「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量是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有的觀察者認為,中共近來在一些場合做出的改革表述不表示它也會在近期進行大規模的市場改革。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在最近撰寫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所有這些對市場化的呼籲都伴隨著直接或間接地提及利用共產黨和國家的權力來執行政策和實現經濟目標。

外交關係理事會的經濟學家塞策也指出中國官方在改革方面總是說得多,做得少。談到促進內需,他對美國之音說,以這方面為主題的話說了很多,但在政策行動上卻總是滯後。

塞策說:「說實話,我對中國推動促進消費的改革沒什麼好印象。因此我擔心中國不會成為世界其他地方的強大需求來源。」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