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冥想和靜坐可帶來無我境界的感受。(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導讀:擁有一身皮囊的我們,無不希望能夠將靈性提升,已知冥想或靜坐是能夠超越自我意識的界線、泯除內外之分的重要方式,有助於進入「無我」境界,企及「與萬有合為一體」。針對深層冥想和靜坐帶來的無我境界,作者用醫學角度分享其觀點,解釋為何冥想可以達到這樣的狀態。
大腦的表面部分稱為大腦皮質,可分為前額葉、頂葉、顳葉與枕葉。
頂葉位於枕葉上方與前額葉後方。比起其他三種腦葉(前額葉、枕葉與顳葉),大家對頂葉的功能至今仍不甚明瞭。頂葉的前半部收集顏面、手足等來自身體的所有感覺信息,藉此認識外界。它能統合身體各部位感知的信息,負責辨識物體的體覺功能。
手指尖等部位的感知範圍(專有名詞為「感受野」)寬廣,後背等感覺遲鈍的部位感受野狹小。感受野收集的信息交由整個大腦頂葉處理,以此認識所觸摸的物體。例如,手伸入口袋裡觸摸零錢,即使不用眼睛看,也知道是多少錢的銅板,這便是大腦頂葉處理手指尖的感知信息以後做出的判斷。
枕葉接收的視覺信息,也會送到頂葉進行統合處理,讓我們從影像認知外界。特別是統合不尋常的感知信息,以此決定空間感。
頂葉上部的後方區域,是為「方向定位聯合區」。「聯合區」透過感覺器官收集得來的大量外界信息,標誌出自己在物理空間中的位置。「方向定位聯合區」的專用術語是「頂上小葉」,能讓我們分辨自己置身何處、往何處去、位置是否偏移等,負責空間定位功能,也是用來辨別「自己」與「他者」界線的部位。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
美國賓州大學的安卓・紐巴格(Andrew Newberg)教授致力於解開宗教體驗與神秘體驗的神經學之謎。他請來知悉密宗(Tibet,音譯圖博)佛教冥想法的佛教徒,在他的實驗室裡進行冥想,全程以科技裝置記錄其腦部活動,藉此釐清人的大腦在進入深層的宗教境界時,與平時有何不同。
結果發現,受試者的大腦在冥想時,「方向定位聯合區」的功能受到抑制;而在進入深層冥想時,這個部位的活動功能極度低下,由身體感覺器官匯入「方向定位聯合區」的信息被阻斷。
具體的說,受試者形容自己感覺到「自己並非孤身的存在,而是與萬物不分你我的連結合一」、「自己超越了時間,無限在眼前展開」。
科學上可解釋靜坐所帶來無我境界的感受。(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這樣的感覺從何而來呢?紐巴格教授的報告指出,所謂宗教的神秘體驗,是冥想者切身感受到「自己與外界再無分別,自己並非孤獨的存在,而是與萬物不分你我的連結為一體」。很顯然的,「方向定位聯合區」功能低下,促成了這樣的感受。
從「自己與周圍界線模糊而臻至物我兩忘」的現象,紐巴格主張:「神秘體驗是可以用科學觀測的真實生物學過程,深層的宗教神秘體驗其實與人體的生物學構造有密切相關。我們之所以無法捨棄精神性(靈性)追求,或許是本身的生物學構造使然。」
無論如何,紐巴格教授為我們說明了神秘體驗,確實可以從大腦頂葉的作用做科學上的解釋。
進入深層冥想時,經由感覺器官匯入的外部信息量變得非常少,「方向定位聯合區」缺乏來自感覺器官的外部信息,就找不到自己與外物的界線分別,因此萌生「自己與外界並無區別」的感受,做出「自己乃無限的存在,與萬事萬物緊密連結」的判斷。
紐巴格認為,這就是自己和宇宙一體、與神照面的神秘體驗之所出。
毫無疑問的,當莎莉・麥克林「有全然清楚的意識,知道自己本身的存在,卻同時又化為周圍的一部分。每顆氣泡都化為周圍的水,成為其中的一分子」之時,當聖女加大利納「相信自己與基督合而為一,感受到自己的靈魂熔於基督愛的火焰裡……」之時,她們大腦的「方向定位聯合區」功能是極為低下的,因此失去自己與他者的界線。
而催產素正是導引人類進入此種意識狀態的重要物質。
本文由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為人祝福,你會更健康:腦內荷爾蒙催產素為你治療疾病、召喚幸福!(二版)》,作者:高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