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遭周恩來引誘回國 投河自盡為通姦買單(圖)

作者:吳營洲 發表:2020-02-15 18: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女作家趙清閣和已婚老舍同居。
女作家趙清閣和已婚老舍同居。(網絡圖片)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事,老舍在挨整之後連家庭,這個最後的避難所也已失去,這使得他注定走向自我滅亡。而他自己的婚外戀,是造成家庭破裂的最主要原因。

曾經寫過一篇短文,題目是《也說知識份子的妻子》,其中談及「老舍之死」。當時我是這樣寫的:

老舍的妻子,是位著名畫家,在「文革」期間,因受老舍的牽連,總是抬不起頭來。在當時的那個氛圍,身為妻子,縱然對老舍產生些不滿情緒,恐怕也屬正常。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知道,老舍先生的淒然離世,自然是因為他受到了諸多不堪忍受的凌辱,甚至有人誣陷他是文化特務。但是,老舍先生被「批鬥」後,並不是直接去的太平湖,而是深夜回到家中的。回到家後,不僅連口飯都沒有,甚至連口熱水都沒有。那種幻滅感,可能痛徹心肺。老舍的公子極不願意回憶當時的情形,他曾含含糊糊地對人說:當時的那個氣氛,不好。當然,家人的冷漠雖然可能是那根將駱駝最終壓死的稻草,但我們決不能把老舍的辭世歸結於此。(載2006年4月28日《雜文報》,並被選入《2006中國隨筆排行》一書)

該文刊出後,有人「不以為然」,認為老舍的家人當時對老舍並不「冷漠」,並引用老舍兒子舒乙的話說:「老舍受到拳腳和侮辱的當天晚上回到家,他們倆(指老舍夫婦)說過好一陣子話,之後兩個人相背而睡,其實都是一夜無眠……」


老舍夫婦(網絡圖片)

坦率地講,我並不「認識」老舍先生,也與老舍家人沒有任何形式的交往,但我對老舍離世及離世前夜的種種「敘述」,絕不是憑空杜撰出來的,而是聽一位長者講述的。

這位長者,曾為老舍畫過像,曾到老舍家造訪過,曾與舒乙有過交談,因此這位長者的講述,自然也不是憑空杜撰出來的。據說這位長者曾委婉地問及「老舍之死」前後的一些事情,這是人之常情,也很自然,但舒乙聽後,便含含糊糊地說:「當時的那個氣氛,不好。」這位長者看得出,舒乙是極不願意細說的,且有難言之隱。

當然,考據學原則之一,就是「孤證不立」,所以僅憑這位長者的敘述,尚還不足為憑。然而,在2006年第6期的《隨筆》雜誌上,刊載了李普的一篇長文——《楚狂本色總依然》,寫的雖是李銳,但其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據我所知,在歷次政治運動中自我了斷的人,大多數是由於回到家裡還要挨批鬥。家是一個人的窩,是他或她的避風港,是這個人最後的退路。如果回到家裡也被當成敵人,就真是走投無路,只有死路一條了。我的一個好朋友,就是這樣投水自盡的。他在外面挨了鬥,被人打了一記耳光,回到家裡,他的妻子又率領兒女鬥他,他就走上了絕路。」

遺憾的是,李普在這裡並沒有說出他那位「好朋友」是誰,但我們知道,老舍是「在外面挨了鬥」,且「被人打了一記耳光」,又是「投水自盡」的,因此,李普的這位「好朋友」,自是老舍莫屬了。

另據韓秀(趙清閣是韓秀外婆謝慧中的遠房姪女,趙清閣是韓秀的姨)回憶:「1983年,我與外子被派駐美國在北京的大使館。倖存下來的老人們都在告訴我們舒家的故事。吳祖光先生是頭一個用了「後院起火」這個詞語來形容舒先生的處境,他也證實了我外婆得到的訊息。後來是汪曾祺先生,我們在沈先生家。汪先生說,與舒先生打太極拳的老人們看到了最後的事情,他們沒有攔他,因為「生不如死」(此處有刪節——原筆者注)。當時,沈從文先生非常難過,拿下眼鏡拭淚水。」(參見《書信世界裡的趙清閣與老舍》,載《現代中文學刊》2010年第4期)

種種跡象表明,老舍當時並不想死。如果想死,他到太平湖後,就會直接跳進去了。然而他沒有。他在岸邊坐著,坐了整整一天。又坐了大半夜。老舍是在半夜裡「投水自盡」的。有一點也許是不難想像的:當時,夜已很深了,一家一家的窗燈都熄了,連鳥兒也都已歸巢,然而,哪裡又是老舍的棲身之所呢?如果老舍彼時彼刻有一個溫暖的家,或者他的家人能及時地找到他,並把他帶回去,他會死嗎?另據韓秀回憶:「外婆說,舒先生將血衣和一封給周恩來的信交給胡絜青之後就出門了。外婆說,那是很明顯的事情,但是胡並沒有拉住他。」

在「文化大革命」的那些歲月裡,傳統的倫理道德遭到了徹底的摧殘,「親不親,階級分」,因觀點、立場、派別等等不同而父子、兄弟、夫妻間反目成仇的實例絕不乏見。家人間,也有一方因成為階級敵人而被劃清界限的。老舍與其妻子胡絜青屬於這種情況嗎?恐怕是。既然如此,人們對胡絜青也不會太過苛責。大環境使然,只不過「未能免俗」或「隨了大溜」罷了。然而隨著一些「史料」的不斷被「披露」出來,使人漸漸知道了,胡絜青與老舍間,另有隱情。

我對老舍的生平知之不多,但我知道,老舍婚後,曾帶著妻子胡絜青去濟南謀生。他的大女兒就是在濟南出生的,因此起名舒濟。可我至今都不清楚,當日本鬼子逼近泉城正是兵荒馬亂的時候,老舍為什麼會拋下弱妻幼子(長女4歲,兒子2歲,幼女還不滿3個月),隻身離開——去了「大後方」武漢。

「投身抗戰」自然是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但,老舍的做法似乎超出了常理。另外,也不是所有留在敵佔區的人都是漢奸。

據韓秀回憶,她與老舍、沈從文「都長時間近距離接觸過」,「我想,他們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隨時準備逃家的男人」,「抗戰是一個多麼堂皇的理由,他拋妻別子,跑了,去為抗敵協會奔走……」

老舍抵達武漢後,主持「文協」(「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工作。

在「大後方」,自然也不是所有的人終日想的都是「抗戰」,「前方吃緊,後方緊吃」並不是誰杜撰出來的。其實,無論是在「淪陷區」,還是在「大後方」,無論是誰,都得「生活」,都得「過日子」。

時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副書記、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周恩來,見老舍「單身」,就給他物色了一位「秘書」。

老舍的這位「秘書」,名叫趙清閣(1914~1999)。趙清閣是位非常有才氣有作為有成就的女性,是我國著名的女作家、編輯家、畫家。(趙清閣15歲便離開信陽至開封求學。1933年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成為《女子月刊》的基本撰稿人。1934年春,她曾經給魯迅寄詩文求教,得到魯迅的關懷和親切接見。在左翼作家洪深等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她轉向寫劇本,從事創作。1936年在《婦女文化》月刊發表第一部電影文學劇本《模特兒》。1938年,她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主編《彈花》文藝月刊,寫有五幕話劇《女傑》、三幕話劇《反攻勝利》、四幕悲劇《雨打梨花》和改寫的五幕話劇《此恨綿綿》等。)

時隔不久,老舍就和趙清閣「住在了一起」。即便是老舍到了重慶之後,趙清閣仍舊和老舍「住在一起」。(據牛漢回憶:趙清閣在重慶時期和老舍在北碚期間,二人均是公開同居,一起從事創作,共同署名。參見2009年1月15日《文學報》)

後來,也就是老舍離開濟南五年後,胡絜青帶著三個孩子輾轉到了重慶。

胡絜青母子來重慶,老舍事先並不知道。正在吃飯的老舍聽說此事後,驚得筷子都要掉了。當時老舍在北碚,他既沒有立即去重慶接胡絜青母子,也沒有讓胡絜青母子立即過來。據知情者說,胡絜青母子是萬里迢迢,輾轉三個月才來到重慶的。十多天後,胡絜青母子才來到北碚,而此時趙清閣已遷居他處。

不久,趙清閣便「逃離」四川,去了上海。老舍竟「追」到了上海。一個月後,胡絜青也「追」到了上海……

近日借得一冊《寫家春秋——老舍》(郎雲、蘇雷著,北嶽文藝出版社1988年2月出版),匆匆翻過,竟對趙清閣隻字未提,甚至連「趙清閣」三個字也給迴避了。其實,如復旦大學陳思和所說:「如果當人們意識到人類的感情世界比道德世界更崇高更重要時,像老舍跟清閣先生之間的事情,也就沒什麼好遮蔽的了。」(參見《書信世界裡的趙清閣與老舍》)

資料顯示,趙清閣抗戰勝利後一直生活在上海,終身未婚。

謝慧中(趙清閣的姑姑)曾當面指責老舍:「你騙了清閣。」當時的老舍,「無語,面容哀戚。」用韓秀的話說:「那是我所看到的舒先生最無助的一個畫面。」

1961年,趙清閣57周歲生日時,老舍題贈一聯:「清流笛韻微添醉,翠閣花香勤著書。」趙清閣生前一直將此聯懸掛在自己的客廳裡。然而,趙清閣卻在臨終前,把「老舍寫給她的七八十封『情書』統統付之一炬。」(陳子善語,參見其著《這些人,這些書》)

1946年,老舍應美國國務院的邀請,到美國講學。

老舍赴美,是趙清閣「碼頭相送」的。

老舍赴美後,趙清閣創作過一個短篇小說——《落葉無限愁》。

小說敘述了中年的邵環教授,有妻子,有孩子,卻愛上了未婚的才女燦。抗戰勝利後,燦悄然離去,並留下一封婉拒書。邵環教授讀完這封信,離家出走,去上海尋找燦。而燦還是顧忌邵環有家室。她承認自己心情矛盾,但她告訴邵環:「因為我們是活在現實裡的,現實會不斷地折磨我們!除非我們一起去跳江,才能逃避現實,才能克服矛盾。」當邵環要求與燦一起離開上海時,燦卻下定決心悄悄地離開了原住處。失望中,「邵環倒在泥濘中,落葉寂寞地埋葬了他的靈魂。」

有很多人認為,趙清閣這篇小說具有濃厚的自傳色彩。(參見《才女趙清閣》,張彥林文,載2005年8月26日《文匯報》)

1948年,老舍從美國給趙清閣寫了一封信:「我在馬尼拉買好房子,為了重逢,我們到那兒定居吧。」

不知何故,趙清閣未能成行。

1949年,中共建政,新政府需要有人來給「壯門面」,當然希望老舍回來。

在中共的第一屆「文代會」上,「群賢畢至」,周恩來「環顧了一下四周,對大家說:『現在我們的老朋友就缺老舍先生一個人了。』稍停,他接著說:『他一定會回來的!』」(參見《寫家春秋——老舍》)

周恩來為什麼這樣「自信」呢?因為他想到了趙清閣,他讓趙清閣給老舍寫信……

有人稱,「就在幾天之後,老舍從街上回來,接到了一封信。拆開信,老舍呆住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這是一封周公的親筆信,盛情邀他回國。老舍把信看了幾遍,沒錯,周公是這樣說的:回來共商建國大計。很久了,被堅硬的外殼桎梏住的心靈,突然一下像冰融雪化,把浮塵沖得乾乾淨淨,露出了柔軟的心房。他委屈地哭了。」(參見《寫家春秋——老舍》)

此信究竟是誰寫的?學界、坊間說法不一,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老舍接到信後,立刻便啟程回國……

「老舍研究專家」傅光明說:「曹禺先生曾說,他也是奉命寫信盛邀老舍回國的人之一。不知能否可以這樣推測,在促成老舍回國的諸多因素中,清閣先生的信是十分『給力』。」(參見《書信世界裡的趙清閣與老舍》)

老舍與趙清閣的「婚外情」,胡絜青知道嗎?應該是知道的。即便沒人「傳閒話」,「女人的直覺」也相當可怕,也相當可靠。丈夫有了外遇妻子不可能不知道。不知道一般也都是裝不知道。

在程紹國著的《林斤瀾說》(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一書裡,印有這樣一段文字:「有人說過一位作家看過胡絜青揭發老舍的一張大字報,內容是提老舍與他過去一位紅顏知己趙清閣的事。我拿這事問了林斤瀾,林斤瀾說:『老舍和趙清閣,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今天家人也不必隱瞞。這件事絲毫不會給作家老舍抹黑。』林斤瀾還說,老舍看不起、不尊重胡絜青,心中裝著趙清閣也是一個原因。」

「文革」中,老舍受到不公正待遇後,黯然投湖。其間的種種因由雖然一兩句話說不清楚,但是眾所周知:家庭,當是一個人最後的避難所……

任何事情都是有代價的。這也許是老舍應付的代價之一。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事,若這話用在老舍身上,自然失之不恭,卻也難說不當。另有資料顯示,老舍在「文革」前,也是個整人的主。具體事宜可參看從維熙的《走出混沌》等,在此從略。



責任編輯:玉亮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