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並不是哪個季節的專利,傳統中醫知道每個季節的咳都不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一位病患家屬問:「醫生,每年冬天到了,就常聽媽媽咳得很厲害,是不是冬天比較容易咳嗽?還有,有時夏天也聽到她咳得厲害。」
她還聽說「中西醫都怕治咳嗽」,所以緊張的問我,「咳嗽的原因是甚麼?怎樣才能讓媽媽的咳嗽改善?」
實際上,咳嗽並不是哪個季節的專利,春、夏、秋、冬都可能咳嗽!不過,傳統中醫知道每個季節的咳都不同,他們的認知是,春天的咳嗽就叫「春嗽」,夏天就是「熱咳嗽」,秋天「燥咳」多,冬天「寒咳」多。
咳嗽,就是氣管、支氣管或喉頭,受到某些刺激,就咳嗽了。例如:灰塵是刺激,空氣品質差也是刺激,感染了細菌、病毒等,也都是刺激。氣管、喉頭、支氣管受到這些刺激,反射性的讓人想要把它們排出來。那些刺激物將氣管、喉頭、支氣管的黏膜激化了,就產生一些黏液,能把那些外來刺激物,包括細菌,甚至病毒、灰塵、汙染物等等包起來,就稱為「痰」。這些痰就等待病人用「咳的動作」把它們給排出來。
痰排出來了,就是好事,可現在大多數人難以了解這個概念;只要出現了咳嗽,就想用藥物把它給止住。咳嗽用的藥物是什麼呢?大多數是麻醉劑,例如:codeine、morphine,咳是止住了,知道您的神經系統給害到了嗎?這樣做法正不正確、應不應該,您想呢?
用藥物止住了咳,那些細菌、灰塵等汙染物沒有出來,那就會留在裡面繼續刺激氣管,刺激的太厲害了,將來就有可能發喘!
中醫治咳嗽,常用「化痰」的方式,讓氣管或支氣管裡頭的黏液分泌更多一點,就是讓氣管和支氣管黏膜分泌得多一些黏液,包住了那些不好的東西,讓它容易給排出來,或多分泌些黏液,把很乾硬的痰變軟、呈現出比較水狀的痰了後,可以容易排出。
治療氣喘的方法,其實只要把痰弄出來就好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現在的醫生和病人多認為,咳嗽是因為氣管被堵塞住了,有時為了趕緊舒緩這種堵塞感,就會用「氣管擴張劑」,想讓空氣能夠較好的流通,現代醫學治療氣喘病人就常用這種方式。其實,只要把痰弄出來就好了!
有時因為感冒,不但人會有咳嗽的現象,同時最常見的還有喉嚨發炎。現代醫學的用藥,就常使用抗生素消炎。有許多人會問,中醫有消炎的用藥嗎?
講一個中醫的特殊看法,中醫自古來就沒有用過這個「發炎」、「消炎」的名詞。古代中醫就給後世的醫生規範了病的生理和病理,那就是「風、火、暑、溼、燥、寒」皆能讓人生病。用藥就根據臨床的「望診」、「聞診」、「問診」、「切診」等方法所獲得的資訊,知道病人得的是由於「風、火、暑、溼、燥、寒」哪種病,就可以開出最適當對待的治療方法。例如:用針灸或藥物的「瀉火法、清熱法」治療那些「火氣、熱氣」,或用針灸和藥物的「散風法、散寒法」對待那些「風病、寒病」……
這裡所說的瀉火、清熱用藥,以現代醫學來看,可能就是所謂「消炎藥」。像青黛、銀花、連翹等清熱的藥物,很多實驗證據都指出它們是有殺菌、消炎作用的。而且古中國醫生所闡述病理概念的「寒、熱、虛、實」之中的「熱」,現代人就稱為發炎。中醫就根據那個熱象才用這一類清熱、瀉火的藥物。
咳嗽時,如果有很多黃色的痰,那也是熱;知道是熱,就要清熱;例如:魚腥草、黛蛤散、銀花、連翹之類的藥物就能竟功。如果有白色的痰,那就屬於寒了;知道是寒,就要溫寒或散寒;例如:使用麻黃、桂枝之類的藥物,也能成功的治療咳嗽。如果痰是硬而黏的,就屬於實痰;如果泡沫狀就屬於溼痰……
假如對於中醫藥有更深的認識,也可以施用一些化濁藥物,例如:白果之類。(註:明朝的李時珍曾試驗用白果洗滌油膩的盤子,非常有效。也因此而證明它是有效的去濁之物。)使用化濁、去濁的藥物,把氣管洗乾淨了,病也就好了,那就是把「濁痰」給清除出來,於是能減輕病人的咳嗽。
中醫治咳,也不是只有袪痰而已,還有定喘、止咳的方法,還有潤肺、溫肺、清肺,另也有清燥肺的方法等,端看病患所表現的病象如何而決定處方方式。
由此可見,傳統中醫的治病方法,是很有邏輯性的、是很有條理的。如果能學習到中醫治病的邏輯和方法,對現代所常見的病也可以很簡單的取得療效。(本文摘自胡乃文醫師著《中醫養生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