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香港尖沙咀反送中集會(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10月28日訊】德成是旅德華僑第二代年輕人。他的父母八十年代從中國移民來到德國,他雖然在中國出生,接受的卻是德國的完整教育,現在在一家德國企業的經銷部門工作。下面是筆者對德成的訪談摘錄:
我是中國人的孩子,我認同德國和中國都是我的故鄉。我的德文比我的中文好,我只在週末中文學校裡學過中文,德文和中文我都可以上網。在生活方面我跟我的父母沒有什麼不習慣,但是在對待一些新聞和社會問題方面,我發現我完全跟他們不一樣。他們,包括一些中國餐館和公司裡做事的中國叔叔和阿姨,喝的是中國茶,吃的是中國菜,聽的也都是中國的宣傳。我奇怪的是,他們從來不看德國的新聞和報刊,他們的新聞來源,基本上都是手機裡面微信傳來的信息,要不就是親中中文報紙上的一些內容。我看過這些東西。說實話,跟德文新聞無法相比。我覺得那都是經過中國方面篩選過的新聞。凡是比較敏感一點的內容,基本上就被刪除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德國領導人訪問中國時的講話,提到中國人權的批評,就被省略了。很多中國人好像對這些沒有什麼感覺。我如果覺得某項新聞有什麼不清楚,就會多看一下不同的報刊。網上的來源很豐富,德國有Spiegel,有Taz,Faz,SZ,Die Zeit,Die Welt……,還有英文的更多來源。我們是現代人。信息社會,科技發達,民主環境,我們應該信息靈通,頭腦清楚,能夠獨立思考和作出判斷。
小時候在中文學校學中文的時候,我有很多香港人同學。跟他們我甚至學會了不少廣東話,(其餘是看香港影視聽會的)。憑良心說,我為(中國)香港還挺自豪的。那麼多電影都是香港拍攝的。拍得比國內的更吸引人,有的比德國電影還來勁。香港還有那麼多流行歌曲,迷倒了多少年輕人。香港只是中國人的一個城市,香港金曲卻在卡拉OK的中文歌曲中竟佔了那麼高的比例。還出了那麼多男女歌星和影星。其他方面也是人才濟濟,散文家和小說家。中文有倪匡、金庸和董橋,英文有Chan Ho Kei陳浩淇,Xuxi許素細……。我想,香港人應該比我更自豪,我比較理解他們的想法。他們本來跟我們在德國一樣,可以接受到很全面的信息,英文信息和中文信息。世界上所有的書和報刊都可以在香港上市,香港不僅是一個商業金融的自由港,而且是一個思想文化的自由港。可是現在發生了問題,銅鑼灣的書商出了北京不喜歡的書就被抓了,送到國內去關押。送中條例還要把這樣的做法合法化。香港人不聽從北京的禁令就要受懲罰。他們不能再沉默了。說好了的一國兩制,為什麼要變卦?將心比心,我們應該同情香港人。忍不住抗議是對的。當然也希望他們適可而止,如果抗爭把經濟搞壞了,自由也沒了。
我看不慣的是一部分從中國來的留學生,他們也不看德國的新聞和報刊,僅從國內微信裡撿信息。我每次回國都感覺到國內的中文網是一個封閉的世界。中國來的大學生不可能不知道!香港學生在柏林洪堡大學演講,中國留學生卻故意向他發難。我提醒我的父母不要去辱罵香港人的抗議。不要把還沒搞港獨的人推向港獨。我高中畢業的時候,德國還沒有取消兵役制,我不當兵,就去做了九個月的義工。在養老院裡我認識了一位聯邦憲法保衛局退休的老爺爺。他給我講了好多憲法保衛局跟蘇聯、東德共產黨鬥爭的故事。他還推薦我去看柏林史塔西(東德的克格勃)博物館。德國是個抵制共產黨的國家。兩德統一以後憲法保衛局主要監視和打擊伊斯蘭恐怖份子。中國使領館不斷地宣傳中國社會是最佳的模式,干擾旅德中國人(香港人)的民主活動,必將遭到憲法保衛局的監控和打擊。綠黨已經在聯邦議會上提出這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