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針灸療法,雖穴名略有變動,但原則上均本於《針灸甲乙經》。(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皇甫謐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是西晉學者、醫學家、文學家。一生以著述為業,晉武帝司馬炎累徵不就,自表借書,武帝賜書一車,其著作《針灸甲乙經》是中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其在針灸學史上,被譽為「針灸鼻祖」。他還編撰了《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
中醫針灸學之祖
皇甫謐出身於東漢名門世族,但出生後便喪母,家道衰落,過繼給叔父,十五歲時,隨叔父遷居新安(今河南省新安縣),在戰亂中度過其童年和少年。
皇甫謐將古代著名的三部醫學著作,即《素問》、《靈樞》、《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纂集起來,加以綜合比較,「刪其浮辭,除其重複,論其精要」,並結合自己的臨證經驗,終於寫出了一部為後世針灸學樹立了規範的巨著--《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也稱《針灸甲乙經》,簡稱《甲乙經》。
該書明確了穴位的歸經和部位,統一了穴位名稱,區分了正名與別名,介紹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上百種病症,以及針灸治療經驗,說明五臟與五官關係、臟腑與體表器官關係、津液運行、病有標本、虛實補瀉、天人相應、臟腑陰陽配合、望色察病、精神狀態等等,奠定了針灸學理論基礎。這是現存最早的一部針灸學專著,被人們稱做「中醫針灸學之祖」,是必讀的古典醫書之一。
唐代醫家王燾評「是醫人之秘寶,後之學者,宜遵用之」。直到現在的針灸療法,雖穴名略有變動,但原則上均本於它。
愛好醫術 精通醫道
皇甫謐在其《釋勸論》中,表達了他對愛好醫術的願望,「夫才不周用,眾所斥也;寢疾彌年,朝所棄也。是以胥克之廢,丘明列焉;伯牛有疾,孔子斯嘆。若黃帝創制於九經,岐伯剖腹以蠲腸,扁鵲造虢而屍起,文摯徇命於齊王,醫和顯術於秦晉,倉公發祕於漢皇,華佗存精於獨識,仲景垂妙於定方。徒恨生不逢乎若人,故乞命訴乎明王。求絕編於天錄,亮我躬之辛苦,冀微誠之降霜,故俟罪而窮處。」對古代醫家扁鵲、倉公、華佗、張仲景,多有仰慕之情。
晉武帝愛惜其才華,賜給他很多書,但其身體素弱,長年勞累,也捲入當時社會服石之風,竟罹患風痹,右腳偏小,十分痛苦,幾至自殺,自此立志學醫,「晉・皇甫謐博綜典籍百家之言,沉靜寡欲,有高尚之志。得風痹,因而學醫,習覽經方,遂臻至妙。」(《針灸甲乙經・林億序》)對此,他不無感慨地說:「若不精通醫道,雖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深地,無以濟之,此因聖人所以精思極論,盡其理也。由此言之,焉可忽乎?」(《針灸甲乙經・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