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千古名醫系列】中華藥聖—李時珍(圖)

作者:貫明 發表:2019-04-19 1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華藥聖——李時珍。
中華藥聖——李時珍。(網絡圖片)

李時珍(公元1518~1593年),字東璧,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中國古代明朝著名藥物學家。他翻山越嶺,走了上萬里路,實地考察,不恥下問,歷時二十七年著《本草綱目》一書,在1578年寫成初稿,今尚傳稱於世。這部曠世名著有190多萬字,每一個字都浸透著李時珍的心血。書中編入藥物1892種,其中新增藥品374種,並附有藥方11000餘個,插圖1100餘幅。其規模之大,超過了過去的任何一部本草學著述。它綜合了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天文學、氣象學等許多領域的科學知識。此外,李時珍還著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和《五臟圖論》等十餘種著作。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一書中說:「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他認為開了「天目」、能夠「內視」的人(「返觀者」),能夠看見人體的經絡脈道(「內景隧道」)。

李時珍繼承家學,其父李言聞也是當地名醫。其醫術在湖北蘄州以及附近州縣,頗有名氣,而且還曾經當過「太醫吏目」的醫官職務。李時珍在科舉考試多次落第之後專心學醫,成名之後又辭去太醫院的醫官職務歸家專心著書。當時醫學家們代代相傳的《本草》,從神農氏所傳下來的只有365種,梁朝陶弘景所增加的也同他一樣,唐代蘇恭增加114種,宋朝劉翰又增加了120種,到了掌禹錫、唐慎微等人,歷代先後增加補充共1558種,當時的人們認為已經非常完備了。然而種類既繁多,名稱又多不統一,有的是一種藥而分為二三種,有的是二種藥而混為一種,李時珍對此很不滿意。於是到處搜尋廣泛採集,刪除種類繁多混雜,而補充缺漏的藥物,參閱醫藥書八百多家,經過三易其稿終於成書,取名叫《本草綱目》。新增藥物374種,整理為16部,合計52卷。從17世紀初開始,《本草綱目》就在醫藥學界不脛而走,輾轉傳往世界各地,先後被譯成日、德、法、英、俄、拉丁等十幾種文字,被公認為「東方醫學的巨典」。李時珍的一生,成果卓著,功績彪炳,為中華醫藥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公認的世界文化名人。

放棄科舉專心行醫 遍訪名醫完成巨著

李家世代業醫,其祖父是「鈴醫」。其父親李言聞,號月池,是當地有名的民間醫生。當時,民間的醫生社會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小時候常生病,但又天生好動、好讀書,尤其對於大人們講的各種傳奇故事、珍奇事物,以及父親收藏的那些有圖畫的醫書、藥書更是有興趣。他也喜歡到田野間採花捕蝶、欣賞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在他的心目中,做一個像父親那樣醫術高明的大夫,遠比考試做官來的有趣多了。不過在父命難違的情形下,李時珍開始一次又一次參加科舉考試,14歲那年考取了秀才,但是之後的鄉試一直不如意。於是,他放棄了科舉做官的打算,專心學醫,於是向父親求說並表明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實面前終於醒悟了,同意了兒子的要求,並精心地教他。不幾年,李時珍果然也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醫生。

1551年,李時珍因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兒子的病而醫名大顯,此後被武昌的明楚王聘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1556年,李時珍又被推薦到太醫院工作,授「太醫院判」職務。在此期間,他有機會飽覽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豐富典籍,摘錄了不少醫學資料。並看到了許多平時難以見到的藥物標本,大大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但由於他淡於功名利祿,在太醫院任職未及一年,就辭職歸家,專心著書。在李時珍任職太醫院前後的一段時期,經長時間準備之後,李時珍開始了《本草綱目》的寫作。

在父親的啟示下,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於是,他既「蒐羅百氏」,又「採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藥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他首先在家鄉蘄州一帶採訪。後來,他又多次出外採訪。除湖廣外,還到過江西、江蘇、安徽等地方。盛產藥材的江西廬山和南京的攝山、茅山、牛首山,也留下了他的足跡。後人為此寫出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詩句,反映了他遠途跋涉,四方採訪的生活。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地向各式各樣的人物請求。其中有採藥的,有種田的,捕魚的,砍柴的,打獵的,熱情地幫助他瞭解各種各樣的藥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藥。但究竟是什麼樣的?《神農本草經》說不明白,各家註釋也搞不清楚。李時珍問一個種菜的老人,在他指點下,又觀察了實物,才知道芸苔,實際上就是油菜。這種植物,頭一年下種,第二年開花,種子可以榨油,於是,這種藥物,便在他的《本草綱目》中一清二楚地註解出來了。  

李時珍打破了自《神農本草經》以來,沿襲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類法,把藥物分為水、火、土、金石、草、谷、萊、果、木、器服、蟲、鱗、介、禽、獸、人共16部,包括60類。每藥標正名為綱,綱之下列目,綱目清晰。書中還系統地記述了各種藥物的知識。包括校正、釋名、集解、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錄、附方等項,從藥物的歷史、形態到功能、方劑等,敘述甚詳。尤其是「發明」這項,主要是李時珍對藥物觀察、研究以及實際應用的新發現、新經驗,這就更加豐富了本草學的知識。在編寫過程中,他腳穿草鞋,身背藥簍,帶著學生和兒子建元,翻山越嶺,訪醫採藥,足跡遍及河南、河北、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等廣大地區,走了上萬里路,傾聽了千萬人的意見,參閱各種書籍800多種,歷時二十七年,終於在他61歲那年(1578年)完成巨著。

1596年,也就是李時珍逝世後的第三年,《本草綱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立即風靡全國,醫家視為珍品,爭相搶購。不久即流傳於全世界。

力排眾議開棺救母子 料事如神活人斷其死

一次,李時珍在路上見一群人正抬著棺材送葬,而棺材裡直往外流血。李時珍上前一看,見流出的血不是瘀血而是鮮血,於是趕忙攔住人群,說:「快停下來,棺材裡的人還有救啊!」眾人聽了,面面相覷,彼此都不敢相信。人已經死了,再開棺驚動故人,不是太不吉利了嗎?可萬一……李時珍當然看出了大家的心思,於是便反覆勸說,終於使主人答應開棺一試。李時珍先是進行了一番按摩,然後又在其心窩處扎了一針,不一會兒,就見棺內的婦人輕輕哼了一聲,竟然醒了,人群頓時歡動。不久之後,這名婦女又順利產下一個兒子,於是人們都傳言李時珍一根銀針,救活了兩條人命,有起死回生的妙法。這就是李時珍開棺救母子的故事。

李時珍在以一根銀針救活母子兩人後,許多人都想見一見這位神醫。一天,有家藥店老闆的兒子正在櫃台上大吃大喝,聽說了之後,也想去看看熱鬧。他費了好大力氣終於擠到李時珍面前,問道:「先生,你看我有什麼病嗎?」李時珍見此人氣色不好,趕忙給他診脈,過後,十分惋惜地說道:「小兄弟,可惜呀,年紀輕輕,活不了三個時辰了,請趕快回家去吧,免得家裡人到處找。」眾人都不信,那個藥店老闆的兒子更是大罵不止,後來在眾人的勸說下,方才氣咻咻地走了。果不其然,不到三個時辰,這個人便死掉了。原來此人吃飯過飽,縱身一跳,腸子斷了,內臟受損。由此,人們更是驚嘆李時珍的神奇醫術了。

親口嘗試曼陀羅花 多次試驗自創解藥

北方有一種藥物,名叫曼陀羅花,吃了以後會使人手舞足蹈,嚴重的還會麻醉。李時珍為了尋找曼陀羅花,離開了家鄉,來到北方。終於發現了獨莖直上高有四、五尺,葉像茄子葉,花像牽牛花,早開夜合的曼陀羅花,他又為了掌握曼陀羅花的性能,親自嘗試「乃驗也。」並記下了「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據現代藥理分析,曼陀羅花含有東莨菪鹼,對中樞神經有興奮大腦和延髓作用,對末梢都有對抗或麻痺副交感神經作用。

李時珍在做曼陀羅花毒性試驗時,聯想到本草書上關於大豆有解百藥毒的記載,也進行了多次試驗,證實了單獨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並說:「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結語

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不僅為中國藥物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對世界醫藥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書出版後,很快就傳到日本,以後又流傳到歐美各國,先後被譯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鮮等十餘種文字在國外出版,傳遍全世界五大洲。1951年,在維也納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上,李時珍即被列為古代世界名人,他的大理石雕像屹立在莫斯科大學的長廊之上。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