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2月18日訊】中國華為副董及財務長孟晚舟12月1日在加拿大轉機被捕,加拿大檢方12月7日指控孟涉嫌詐騙多家金融機構違反美國制裁伊朗。本案發生同時正值川習會美中貿易談判,後續發展反映美中衝突迅速複雜化,短期難解。
經過至少兩年取證調查,美國政府認為孟晚舟涉嫌借由華為關係企業星通(Skycom)與伊朗違法交易,並且掩飾華為與星通之直屬關係。
據《路透社》調查,星通當年雖然買賣未成,但是孟晚舟當時擔任星通董事,加上許多文件佐證孟主導交易,美國於11月29日要求加拿大逮捕並引渡孟,加拿大依《引渡條約》有義務執法。
中國電訊龍頭華為副董暨財務長孟晚舟是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的女兒,也被公認為華為接班人,被捕當日正值舉世矚目的阿根廷G20川習會,此會談聚焦美中貿易衝突,攸關中共政權存續,是中共建政以來最重要的國際談判之一。
12月7日《金融時報》指出,包括習近平的川習會中方代表在會前已概知孟晚舟被捕,但中方沒有聞問,專注處理貿易衝突問題,避免節外生枝。
孟晚舟涉違反伊朗制裁
根據12月6日《華爾街日報》,美國認為孟晚舟涉嫌詐用全球銀行系統違反美國對伊朗制裁,需要加拿大逮捕引渡的主要理由包括:孟在美國受控涉及高額詐欺,倘若定罪須在美國服刑;孟有機會取得大量資源逃避司法管轄;華為去年4月知道美國展開刑事調查後提高警覺,因而去年7月起孟晚舟不再訪美。
根據加拿大最高法院12月8日公布法庭文件,美國依1971年的美加引渡條約,基於公共利益請求加拿大逮捕孟晚舟,並且要求在引渡赴美之前拘留,或在嚴格保釋下確保孟受到加拿大司法管轄。
澳洲國家廣播公司《ABC中文網》取得法庭文件可見,美國指稱孟曾經誘使多家金融機構與伊朗交易,華為涉嫌刻意借由星通公司掩飾伊朗業務。
川習會談判之後數日,中共因應孟晚舟被捕之華為危機,傳召美加兩國駐華大使「嚴正交涉」,併發動官媒新華社以及環球時報,抨擊孟晚舟案「嚴重侵犯人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要求加拿大立即釋放孟晚舟,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則表示政府只能尊重司法獨立,無法介入。
孟晚舟被捕十日後,於加拿大時間11日獲准有條件保釋,保釋金1000萬加幣,約合台幣2.3億,保釋期間受嚴格監管,必須交出所有護照,並且銬上電子監控腳鐐,深夜11點到上午6點門禁,外出須受監管陪同。此外,明年2月6日孟晚舟要回法庭報到,再確定訴訟日期。
美國取證已久,孟晚舟極可能因詐欺被引渡美國,美國應在明年1月8日前提出正式引渡,引渡訴訟至少將纏鬥一年,倘若引渡審判之後,亦可能因詐欺多家金融機構等重罪判刑30年。
孟晚舟受困,華為前景也受到極大影響,後續複雜漣漪效應將衝擊全球科技大廠生態體系。
華為崛起於江系時代
華為可說是「中國崛起」的縮影,能有今天,中共黨國布局已久。華為在1987創辦於深圳,崛起於江澤民全面掌控軍政、架空胡溫體制之世代,在2012年習近平主政之際,華為躍升為全球最大的電訊設備製造商。
2012年之前華為積極布局全球,其特殊背景與狼性銳氣,引起美國等西方國家嚴重關切,逐漸醞釀圍堵華為。當時美國眾議院情報常設特別委員會曾經指控華為恐怕涉及國際間諜活動,並且警告將會威脅美國安全。
華為近年投入數十億美元加速發展5G技術,在中共「千人計畫」等加持下,相關專利已居國際領導地位,可能擁有全球一成的5G基礎專利,並擬於2020年配合5G網路全面商業化,進軍國際。
華為名為民企,其實超越許多中國國企待遇,向來享有中共國家級的優惠補貼扶植,美國政府和業界普遍懷疑華為主要目標不是獲利,而是服務中共黨國利益以及情報戰,甚至刻意影響國際政經關係。
在中共傾力支持下,華為近年營收激增,2016年營收超過BAT三家總和(百度、阿里巴巴、騰訊),2017年營收超過900億美元,近年營運規模幾乎是中興通訊的五倍,也是中興「競爭」與「學習」的標竿。
華為今年第二季超越蘋果,成為全球僅次於韓國三星的智慧手機第二大廠,也是全球最大基地臺及光通訊設備供應商,實為中國科技龍頭,甚至稱霸世界。
華為並未上市,公司資金管理因而不明,創辦人任正非出身自中共解放軍團職軍官,前董事長孫亞芳長期任職中國國家安全部高官,華為被公認有中共軍方與情報背景。臺灣許多媒體雖常讚嘆與推崇華為「狼性」企業文化,其營運與成長之內情其實相當神秘。
多國擒狼圍堵華為
習近平主政之後,中國銳實力聲勢浩大,科技影響力引起國際側目,尤其在人工智慧與高端科技之潛在威脅已備受警覺,作為中國科技龍頭,狼性又神秘的華為不免更受到檢視與提防。
國際許多分析警告多年,華為很可能為中共國家情報體系服務,借由綿密的數位網路滲透多國。在孟晚舟被捕之前,華為近期連番受挫,在多國5G招標時遭拒,國際媒體審視華為威脅之頻率激增。在5G競逐戰場上,美、加、澳、紐、英、日等國,已聯手圍堵中國華為。
美國除了川普(特朗普)總統於今年8月簽署法案禁止美國政府公務員使用華為產品,並且積極敦促盟友抵制華為。加拿大情報局長公開擔憂某些外國5G供應商之安全性,其實暗指中國華為。
澳洲比美國稍早,是第一個禁止5G使用華為與中興技術的國家,紐西蘭隨後也跟進。英國電信(BT)近期也表示將把華為設備從3G與4G行動網路移除,並在5G領域排除華為。
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政府與自衛隊於12月10日收到政府採購指南,不得向華為、中興通訊等中國企業採購個人電腦、伺服器以及電信設備。此外,日本民間三大電信商擬將禁止使用華為與中興的電信設備。
臺灣長痛不如短痛
如上所述,華為今日困境背後,美國布局已久,而從中興通訊案、福建晉華與聯電案,到華為事件,已明顯考驗與中國關係密切的臺灣科技大廠,以及我國政府應變與決斷能力。
華為事件目前對臺灣科技大廠衝擊嚴重,受到嚴重影響的5G供應鏈包括瑞昱、南亞科、鴻海、穩懋、臺光電、聯亞等等,手機供應鏈則有台積電、大立光、日月光、聯發科等等。
在美中衝突升溫、國際局勢丕變的現實中,顯見臺灣高科技產業對中國市場不能再陷於迷思過度樂觀,多年來與中國市場盤根錯節的共生關係,已經到了急需策略重整的存亡之秋,在猶有機會而且必須執行的策略轉型過程中,務必體認到,面對重大的破壞與創新,長痛不如短痛。
對臺灣而言,華為事件凸顯了科技產業界長年的尷尬與困境,也促使臺灣必須直面科技產業發展所涉及的國際政治經濟局勢,以及國家安全等重大問題,絕對不只是「拚經濟」這麼浪漫這麼單純。而這些涉及美中臺三國政經趨勢的重大議題,不只產業界人士必須警惕,臺灣投資大眾也必須慎重考慮中國因素的負面衝擊,以避免成為「骨牌效應」下的犧牲者。
※作者為鉅石智庫創辦人,關注時局之平衡資訊與風險擴散效應。曾任網路行銷投資高管。台大政治系畢業、波士頓大學大傳碩士,於哈佛大學研修電商課程,新加坡國立大學高階管理課程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