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Getty Image)
【看中國2018年11月24日訊】何清漣與程曉農合著的《中國:潰而不崩》(臺灣八旗文化2017年11月)自問世以來,好評如潮。時值美中兩國爆發貿易戰以及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這本書尤其值得推薦。
1997年,美籍華裔律師章家敦推出《中國即將崩潰》一書,引起很大反響。那時,何清漣就寫文章指出,中國問題重重,但不會很快陷入崩潰。何清漣與程曉農把他們這本新書取名《中國:潰而不崩》,意思是中國社會在道德、政治、環境生態等各個層面全面潰敗,但還剩下政治強權這一整合功能。這就叫潰而不崩;這種局面還可能繼續維持至少十年。
《中國:潰而不崩》一書涉及的方面很廣,時間段很長,分析與議論很深。精彩之處很多。這裡我只談一點。
作者給中國模式取了個名字,叫「共產黨領導下的資本主義」,簡稱「共產黨資本主義」。這個名字比一般所說的「權貴資本主義」要更準確,因為「權貴資本主義」所指太寬泛,不能抓住中國轉型的特點。誠如作者所言,中國的轉型道路是獨特的,造就了一種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政治經濟制度。「共產黨資本主義」這個看上去自相矛盾的名字就表明瞭這種制度的獨特性。中國經濟改革隱含的密碼是化公為私;共產黨幹部變身資本家,這就是中國式私有化的秘訣。作者通過和蘇聯及中歐數國的私有化過程的比較得出結論:這種由政府鼓勵並保護、允許共產黨幹部直接侵吞國企資產的私有化方式,只有中國採用。除了共產黨幹部直接變身資本家之外,中國政府還通過「抓大」,通過政策傾斜對大型國企進行資產重組,造就了一批控制國計民生的超大型國有壟斷企業。這就是所謂國家資本主義。而共產黨官員們及其親屬則從中獲取大量利益。
作者分析了共產黨資本主義的種種問題,特地指出,在共產黨資本主義之下,已經成為資本家的紅色精英會強力阻止民主化。因為對他們來說,民主化不僅會剝奪他們的政治特權,還會追索他們非法獲取的財富。這就決定了共產黨資本主義不會自發轉型為民主制度下的資本主義。
現在,西方政界學界都說,過去三十年來,西方大力發展和中國的經濟貿易關係,希望中國伴隨著經濟發展而走上政治自由民主之路,如今發現希望落空。然而按照何清漣、程曉農的分析,這一點正是被「共產黨資本主義」這一中國特色決定的,早就應該看出,哪需要經過二三十年才恍然大悟呢。而直到今天恐怕很多人也沒明白,中國之所以沒有隨著經濟發展而走上自由民主,並不是由於中國的文化傳統或國民性,而是由於共產黨資本主義。
中國的GDP總量從2008年起就居於世界第二,但中國的人均GDP到2017年也才名列世界第70位。可見中國的經濟發展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主要還是因為中國的體量太大,可見中國模式並不那麼神奇。看一個國家富不富,可以看它的人均GDP;看一個國家強不強,可以看它的GDP總量。中國由於超大體量,如今不算富國但算強國,對世界的影響力很大。這就對現存強國美國構成挑戰,也就是遭遇「修昔底德陷阱」。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和美國的關係不只是新興強國與現存強國的關係,而且還是兩種制度、兩種價值觀的對立關係,因此兩國之間的全面衝突在所難免。如今這場貿易戰就是其序幕。考慮到修昔底德陷阱的在所難免,中國潰而不崩的時間也許會短一些,中國發生巨變的時間也許會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