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養生觀 第3條大多數中國人都錯了(組圖)

發表:2018-11-13 15: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醫以健康、純天然等優勢,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重視。
中醫以健康、純天然等優勢,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重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隨著社會蓬勃發展,經濟水平日漸提高,人們的生活普遍富裕起來,也越來越注重養生保健方面的課題。傳統中醫中國人獨特的一門學問,以健康、純天然等優勢,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重視,成為人們防病保健的首選。

不過,大多數人對中醫養生觀的瞭解並不多,以致在養生保健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誤區,專家總結出中醫養生3大誤區,第3條大多數中國人都錯了,一起來看看吧!

誤區一:養生是老年人的事

說起「養生」課題,很多年輕人都覺得養生是老年人為了追求健康長壽所做的事情,自己年紀輕,還不到那個階段。事實上,養生絕不能到了中老年階段才注意,應該從青年時期就要注重。

養生的方法在於調和陰陽,達到身體陰平陽秘,同時提高心理的調適能力,保持身體健康,對任何年紀的人來說都是必須重視的課題。

誤區二:看中醫就是吃中藥

中醫講究整體觀念、辯證施治,吃中藥只是中醫防病治病內容的一部分。
中醫講究整體觀念、辯證施治,吃中藥只是中醫防病治病內容的一部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醫就是吃中藥?這種說法並不完全對。其實,吃中藥只是中醫防病治病內容的一部分,對於中醫來說,講究的是整體觀念、辯證施治。

中醫最核心的觀點在於「治未病」,通過辯證,衡量患者的病情是吃中藥好,還是通過針灸、按摩、艾灸等自然療法就能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甚至只需要調理一下情緒,改變一下不良的生活方式就能夠治病,重點並不是吃不吃中藥。

誤區三:輕微不舒服就吃藥

中國人可以說是最愛吃藥的民族,只要有一些輕微的身體不適就急著吃藥,殊不知頻繁的吃藥會降低人體自身的修復能力。所謂「是藥三分毒」,部分藥物有副作用;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也會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影響後續治病效果。

正常情況下,人體有很強的自我恢復能力,如果我們自己懂得一些居家的中醫保養知識,日常生活能做到勞逸結合、適度運動、條暢情志,並配合食療等方法,即能增強抗病能力,防患於未然,即使有輕微的不舒服,也能自行調養,恢復健康。

冬季中醫養生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中醫養生觀認為,養生應配合大自然的運行來調整生活作息。冬季是萬物收藏的季節,氣候寒冷,生活作息應「早睡晚起」,等太陽出來再從事晨間活動,避開早晚低溫的時段,且要特別注意早晚的保暖工作。尤其是年長者容易在此時節引發心血管疾病,不可不慎。

飲食上,建議多選擇入腎的食材,例如黑豆、黑木耳、黑芝麻等黑色食物,和羊肉、核桃等,適當進行冬令進補也可以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很好的基礎。

補冬常用的薑母鴨、八珍湯、藥燉排骨、當歸羊肉湯、十全大補湯等幾乎都是溫補為主的藥膳,不適合營養過剩,應酬熬夜,勞心工作的現代人。最好改選用不容易上火的平補藥膳,如四神湯,四君子湯等較為適合。由於每個人體質不同,進補前建議先簡單判斷,或是諮詢中醫師,瞭解自己的體質再進補。



責任編輯:亞靜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