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給澳大利亞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Pixabay)
【看中國2018年11月8日訊】本世紀被澳大利亞稱作「亞洲世紀「,大批中國人的湧入,帶來了新的人口、思想和資本。某些人認為這些變化可以增加機會、帶來繁榮和公平,另一些人認為亞洲人的「入侵」和「吞併」會對澳大利亞白人的地位和政治制度造成威脅。無論怎樣,澳大利亞城市需要適應這種新的地緣政治現實,在住房、交通、就業和食物保障等方面都面臨著重大挑戰。
定居模式
自2000年以來,從中國大陸來到澳洲的移民階層正在發生著變化。與早期移民相比,他們的受教育程度高,具備更高的技能,投資移民的比例在增長。他們在澳大利亞的定居模式也在發生著變化。
中國出生的移民中一半人仍然聚居在悉尼。但是,在其他首府城市定居的大陸移民的比例也在增加。
2001年,在悉尼地區,居民人口10%以上來自中國的區只有3個。而10年後,這類城區的數量已增加到了22個。在墨爾本,這類城區從2001年的1個發展到2011年的7個。而在布里斯班,是從0個到4個。
中國出生人口最密集的是悉尼的好市圍(Hurstville),在2011年佔總人口的25%以上。
中國移民的定居方式既不是按照種族區別而與當地人分隔居住,也不是完全與當地居民同化。應該說,居住方式多樣,有一部分是集中的。
住房選擇與投資
中國移民對於住房的選擇對澳大利亞的城市影響也很大。中國移民選擇在澳大利亞居住的家,既與他們過去在中國的家有關,也與他們在澳大利亞開始的新生活有關。
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人認同了澳大利亞的住房方式,包括偏愛獨立住宅而不是公寓。
即使如此,中國移民居住在公寓樓中的比例仍然最高。全澳只有7%的當地出生人口住在公寓裡,而中國及東北亞的出生人口中,住在公寓內的比例則為31%。
中國人在居住和商業用房上的投資從2009-10年的24億澳元,增長到2014-15年的243億澳元。中國是外來資本的最大來源之一。
雖然這些投資大部分購買新房,但公眾擔憂,外國投資影響到了住房負擔能力。
文化衝突
儘管澳洲已經從白澳政策轉變為多元文化主義,但很多亞裔澳大利亞人稱有過種族歧視經歷,在一項調查中,58%在亞洲出生的參與調查者稱,在租房或買房時都受到過某種程度的歧視。
公寓樓已成為跨文化衝突的關鍵地。這通常發生在公共管理區域。在陽台上晾晒衣物,或者因烹飪而在樓裡產生的氣味,都可能造成的緊張關係。社會階層或法人團體委員會也因此成為城市中調解跨文化關係的重要機構。
在一些中國出生居民聚居的郊區,跨文化間的緊張關係通常體現在城市規劃的衝突上。如在一些郊區,白人居民責備中國投資者正在推動住宅密集化,而使「鄰里關係」喪失。
與此同時,在建築物、街區的共同利益,或相同社會的階層則有助於彌合族裔和種族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