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子在微信的廣告前經過。(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9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林中宇綜合報導)每月擁有10億用戶的通訊軟體微信(wechat),近年來因涉及隱私的安全性和幫助政府監控審查,一直受到來自外界的質疑。一名署名AUDREY JIAJIA LI的來自中國廣州的年輕作者,在美媒發表文章,表達了「為何我選擇不依賴微信生活」。當中指及微信的方便,但是更多帶來的是不安。
《紐約時報》9月21日刊發的這篇文章認為,微信的確已經成為在中國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中國對WhatsApp、Facebook、優步(Uber)和蘋果支付(Apple Pay)的回應,它將這些國際品牌提供的所有功能整合到一個手機應用程序中。中國人用它來做各種事:與朋友分享近況、發送消息、群聊到組織聚會,乃至進行數字支付。
「儘管它具有相當大的實用性,但這款應用讓我感到不安。」作者說。
作者舉例,幾年前曾在朋友圈發布了一張香港紀念天安門事件的燭光守夜的照片。半小時後,老闆打電話罵作者做出了「危險、不當」的行為,命令「馬上刪掉」。作者不得不照辦,但忍不住想知道這件事為什麼泄露得那麼快。無論是朋友舉報還是因為當局的監視,這兩種情況都讓人非常不舒服。
然而作者瞭解到,還有很多微信用戶因為在朋友圈裡發布的內容而遭到審訊或逮捕。只是有些帖子在政治上很敏感,有一些帖子則是抱怨當地警察。
微信有另外兩個主要的功能「群聊」和「公眾號」對應中國的審查制度。聊天群組和參與者的帳戶往往會在沒有任何警告的情況下被刪,成員們不知道自己逾越了什麼界限。恐懼氣氛蔓延,帶來越來越多的自我審查。
一些對當局嚴厲審查制度不滿的人會使用外國的Facebook、Twitter、Line、Facebook Messenger、Telegram或WhatsApp,但這些公司在中國相繼被屏蔽。在政府壓力下,微信和類似的公司都正在大力投資人力和過濾技術,以加強審查用戶的能力。
文章說,2017年12月,中共當局宣布與騰訊合作,在微信上實施國家身份證系統時,「微信已經超越了商業信息平臺,成為中國電子統治計畫的一部分。」「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變得容易被國家掌握。」
但是在中國的人們大多數聯繫人都在微信上,而且非常依賴它的服務,很多人認為沒有理由離開。中國搜索引擎巨頭百度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曾說,如果中國人「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就願意這麼做」。
作者說:「放棄隱私和言論自由以換取便利,這不是我願意做的交易。」
在過去的幾年裡,作者盡力遠離微信;儘管手機上還有這個應用程序,但她已經學會了不依賴它而生活。每週只查一兩次微信。她嘗試在中國使用現金或信用卡付款,並且在國外使用WhatsApp和Telegram。
AUDREY JIAJIA LI的選擇其實不是孤例。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的年輕人,他們越來越不信任微信這款軟體,正在將它從自己的手機移除。
香港英文《南華早報》7月23日曾報導,對於日益增長對微信缺乏隱私安全保護的擔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特別是千禧一代(也稱零零後)正在離開在中國最受歡迎的社交網路,儘管這樣做需要付出代價。
23歲的王子正(Wang Zizheng,音譯)表示,他擔心騰訊基於其隱私政策,在中共法律強制要求的情況下,會將用戶數據移交給當局(中共政府)。騰訊此前否認侵犯其用戶的隱私。
王子正說,「我依靠自己的直覺,它告訴我,大規模監視是不可接受的。」
去年夏天,王子正在美國讀大學四年後回到北京。現在,王子正成為了一名高中教師。他四年海外遊學的經歷,使得他同時成為了一名經驗豐富的虛擬網路(VPN)專用用戶,王子正繞過中共的「長城防火牆」和朋友們聯繫。
王子正將微信稱作是一個「繁瑣和醜陋的、將所有東西系統化的門戶」。他表示,他厭惡其應用程序的設計,隱私問題以及對日常生活的深遠影響,導致他退出了微信服務。
「沒有微信,絕對有可能在大陸生活。只是不方便而已。」他說。
但他知道,「退出微信對於保護隱私在中國大陸是無濟於事,因為您可能會使用許多不同的應用程序,這些應用程序可能會在您同意的情況下收集您的數據」。
不想透露真名的斯蒂芬不使用微信好幾年了,曾在中國大陸IT公司工作的斯蒂芬去年來到美國讀書。雖然他恢復使用微信,但只與那些沒有其它方式聯繫他的親屬溝通。
「我在微信上沒有任何秘密交易或非法活動,但在IT工作中我對‘缺乏隱私保護’特別不舒服,」斯蒂芬說。「這是一個通信軟體,最重要的是,應該保護用戶數據。」
王子正和斯蒂芬屬於精通技術的中國千禧一代,他們經常來到海外,對中國大陸封閉的網際網路生態越來越感到失望。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中國所有大型科技公司,包括騰訊和阿里巴巴,都面臨中共政府的審查。尤其對騰訊的審查更加激烈,因為其在社交網路中的角色。
大陸汽車業鉅子李書福,在2018年首日公開質疑:「馬化騰肯定天天在看我們的微信」,騰訊隨後否認。但網民自有話說,沒有人會相信騰訊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