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日前疑似對中學中國歷史科目課本進行政治審查外,教育局近日被發現上載了一篇內地大學畢業人士的文章,支持其「粵語並非港人『母語』」的立場,是整個網頁唯一一份具鮮明評論性質的文章。(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5月2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教育局近日風波不斷,繼日前疑似對中學中國歷史科目課本進行政治審查外,近日被港民發現,其在小學中文的網上教學資源頁面,上載了一篇內地大學畢業人士的文章,支持其「粵語並非港人『母語』」的立場,並指「港人的母語應為漢話,而普通話就是漢語的標準語言」。事實上,港府強推普通話教中文10年,但仍未有明顯證據指普通話促進中文學習,多年來積累民怨已深。
引用內地學者僅學士學位
《明報》報導,教育局上載的文章名為〈淺論香港普通話教育的性質與發展〉,是整個網站中唯一一篇評論「香港人的母語應為普通話」立場的文章,而其他文章均是分享教育經驗及注意事項。
這篇文章開首便評論「對『母語』的再認識」,並引述多份內地出版書籍,指「母語是民族語,不僅屬於個人,而粵語是一種方言,方言不能視為母語」、「粵語並非嚴格意義上的『語』,而是『母言』」、以及「普通話就是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文章又「分析」指,「中普合併」是必然趨勢,認為香港教育部門應該「因勢利導」,又稱普通話能夠「增強中國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根據資料顯示,該文章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榮譽專業顧問宋欣橋。宋欣橋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專業,僅持有學士學位,以及曾在國家教育部及國家語委等工作。
多名香港學者均質疑其對「母語」的解釋。港大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總監謝錫金表示,母語是指對當地人最直接、簡單和易理解的語言,而按照一般國際語言學的定義,母語就是指父母所說的語言。謝指出,宋欣橋所理解的「母語」是以政治、官方定義的母語,而非客觀學術方面的定義。
中文大學中文系前高級講師歐陽偉豪在臉書批評教育局,指宋欣橋過往所有著作均是研究普通話而非粵語,加上其並沒有博士名銜,而教育局卻對香港這麼多持博士學位、語言研究經驗豐富的本地學者視若無睹,選擇引用宋欣橋的言論,認為教育局的動機十分可疑,有矮化粵語的目的。
宋欣橋簡歷。(圖片來源:中文大學網頁)
研究:非母語教學 學生閱讀能力下降興趣低
港大去年12月進行一項大型國際研究,評估全球50個先進國家和地區的小學生閱讀能力、閱讀行為和閱讀態度。香港方面,研究對象包括了香港139家小學、共3533名學生和3499名家長。2011年港大曾進行相同研究,當時香港學童的閱讀能力名列榜首,但最新研究顯示,香港學童閱讀能力分數下跌,並下降2名至第3名,由俄羅斯名列榜首、新加坡則列第2名。而使用普通話教學的學生,其閱讀能力較以粵語授課的學生更低,反映在香港以普通話教中文並不會特別提升學生的中文閱讀水平。
教育局並非首次「矮化」粵語
事實上,所謂的「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普教中)」是2008年起港府開始推行的計劃。香港在主權移交之前,實施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主權移交後,則以粵語為主要教學語言。
不過近年部分教育工作者認為「香港應該與大陸接軌」,當中不乏旗下持有辦學團體的親中組織。港府其後以鉅額撥款、執意推動部分學校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並指有關措施可以「改進學生閱讀和書寫能力」。目前香港有超過7成學校設有普通話教學班別,當中有25%為全校採用普通話教學。
2012年香港出現「國民教育爭議」,教育局當時刊登一篇為題《語文教學支援》的文章,文中否定了香港社會中粵語的語言地位,指粵語並非「中國法定的方言」,而「普通話才是法定語言」並指其反映「內地與香港經濟及文化的緊密聯」,引起港人不滿,指法律中規定中英文為香港2個法定語言,並無定義「中文」是否指特定語言,而港府卻自行決定將粵語矮化為方言。港人亦指出香港超過97%人日常都說粵語,質疑教育局強推普通話教學的行為漠視港童生活和語言環境。由於受到多方批評,教育局罕有道歉,並刪除有關文章,被港人批評做法「兒戲」。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